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人物嘉靖名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人物嘉靖名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十大首辅都有谁?
1,张居正(毫无争议,十年的实际执政者)
2,严 嵩(十四年首辅,在位之长无人能及。在政期间党羽遍布朝纲,即使是次辅徐阶也不敢与其公开作对。反观徐阶首辅时,高拱却敢公开与其干仗)。
3 ,杨士奇(文官鼎盛时期三杨执政的代表人物,被视为明朝文官祖师,可惜伺候的君主都太强势,故地位不如前两位)
4, 徐 溥(文官又一鼎盛时期弘治朝的代表人物。考虑到另一代表人物刘吉被刘瑾所黜,优先入选)
5 ,杨廷和(考试成绩成了神话的人物。可惜执政期间文官地位太低,但是武宗驾崩,杨廷和能够决定皇帝废立。并且在世宗入主京师之前实际主政一月,故而入选)
明朝郡王的谥号为什么是二字的?
谢邀。根据清朝同治四年进士龙文彬所著八十卷《明会要》中的整理,明朝对于上至皇帝、太子、宗室,下至文武百官的谥号规则,有着明确的规定。
明谥法:凡皇帝十七字,皇后十三字,皇妃、东宫、东宫妃二字,亲王一字,郡王二字,文武大臣二字。若品官未高而侍从有劳,或死勤事,特恩赐谥者,不拘常例。—《明会要卷十九·礼十四(凶礼 )》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马皇后去世。当年九月葬孝陵,谥曰孝慈皇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当月即葬孝陵,谥曰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合计十三字),庙号太祖。孝慈皇后附帝谥,称为孝慈高皇后。
燕王朱棣靖难篡位之后,废除建文新政,一切以洪武旧制马首是瞻。同时为了拔高自己身份,朱棣提出太祖帝后的尊号“未称功德”,要求对其进行修改。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6月11日,朱棣在南京太庙内为父母举行了隆重的上新尊号典礼。
朱元璋新尊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合计十七字)。
马皇后新尊谥: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合计十三字)。
到了明世宗嘉靖年间,这位为了自己亲爹名号大费周章的皇帝在如愿以偿之后,认为太祖地位特殊,谥号应该再加长到二十一个字,于是最终定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而马皇后的谥号也加长到十五个字,最终定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除了这两位开国帝后,明朝其他正常的皇帝依然遵循皇帝十七字,皇后十三字的原则。当然建文皇帝朱允炆和景泰皇帝朱祁钰这两位特殊皇帝,直到南明才有了完全正规的谥号。
太祖画像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朱元璋嫡长子、皇太子朱标去世。八月,祔葬于孝陵之东。对于这位被寄予了最高期望的接班人之死,老朱痛心疾首,对他的谥号也极尽溢美。
嘉靖“大倭寇”是指哪些人?
明朝嘉靖时期,倭寇之乱尤为严重,嘉靖“大倭寇”为乱一方,对东南沿海祸害极深更是让朝廷十分头疼。前期“倭寇”的组成绝大多数都是日本人,少部分是朝鲜人,但是到了后期,“倭寇”中多了很多中国人,明史曾记载道“大抵真侨十之三,从侨者十之七”。嘉靖“大倭寇”大多数是中国人,“皆潮人、漳人、宁绍人主之也。”嘉靖“大倭寇”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简要叙述一下。
嘉靖大倭寇
首先,嘉靖“大倭寇”的成因与中、日、葡三方的走私贸易有关,明代跨国走私贸易极为繁荣,在中外私商以及官、商之间产生了利益分配不均的情况,进而演化为多起暴力事件,原本以商业贸易为主的走私集团逐渐转为以暴力掠夺为主要目的的海盗集团,成为嘉靖“大倭寇”的主要来源。其次,明朝时期蒙古对北方边境的侵扰十分严重,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贵族率兵攻入北京城下,让明朝廷十分恐慌,后来明朝***将防守重心放到北方,而松懈了对南方沿海的防御,也让倭寇势力得以迅猛发展。同时,出于北方防务的需要,朝廷的财政开支增加,因而大部赋税转移到了南方,让东南沿海民不聊生,许多民众被逼上绝路成为海盗。
明代嘉靖年间画家仇英所绘《倭寇图卷》 资料图
再次,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贸易,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令实行海禁政策,“禁濒海民私通外诸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又下令“禁民间用番香番货,以断外货之销路”,在这种背景下,东南沿海地区人民无法从土地生产中维持生活,而出海谋生的路也被断绝,因而被迫成为“倭寇”。嘉靖时期随着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沿海地区民众的经商之路被断后,纷纷转而与***对抗,比如著名的“倭寇”头目王直便是商人出身,因海禁贸易阻断他正常的经商活动,因此转而从事劫掠活动。最后,嘉靖时期东南沿海地区民众纷纷下海经商,朝廷权臣专政,对这一现象并不公然阻止,官员私下利用职权对商民进行敲诈勒索,因而激起了商民的反抗,许多成为了嘉靖“大倭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人物嘉靖名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人物嘉靖名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