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16个皇帝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16个皇帝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十六帝 多少人?
一共16人
明太祖朱元璋 -- 明惠帝朱允炆 -- 明成祖朱棣 -- 明仁宗朱高炽 -- 明宣宗朱瞻基 -- 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 -- 明宪宗朱见深 -- 明孝宗朱佑樘 -- 明武宗朱厚照 -- 明世宗朱厚熜 -- 明穆宗朱载垕
明神宗朱翊钧 -- 明光宗朱常洛 -- 明熹宗朱由校 -- 明思宗朱由检
明朝第一个皇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简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朱元璋简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其父为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为陈氏。在明代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其地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境内,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明代有十六皇帝为什么会有十七个皇帝年号,十六座皇帝陵园,这是为什么呢?是这样吗?
可明朝16位皇帝,为何会有17个年号呢?多出的1个年号是谁的?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简单说说明朝16位皇帝的年号分别是什么吧。(PS:格式为庙号—年号)
明太祖—洪武、明惠宗—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明代宗—景泰、明英宗—天顺、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由皇帝即位顺序排列)
以上文可以看出,多出来的年号是明英宗的,可明英宗为何要用两个年号?这个就说来话长了
朱祁镇,庙号:明英宗,年号:正统、天顺,谥号:睿皇帝,他是明朝的第六任、第八任皇帝。 明英宗即位时年仅9岁,朝政大事皆由明宣宗的皇后张氏以及仁、宣二朝的名臣“三杨”把持(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此时的明朝经过仁、宣两位皇帝的治理下,开创了中华五大盛世之一的“仁宣之治”,兵力强盛,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张太后、三杨等人的陆续去世,明朝也开始走向了下坡路,一直备受明英宗宠爱的太监王振开始出现在政治舞台,王振也就此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第一位专权乱政的太监。王振这位太监,自然也如同历史上诸多奸臣一样,排除异己、党同伐异、***受贿、陷害忠良等等。但他还有一颗想建功立业的心,但无奈于当今太平盛世,实在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这让王振非常不满意。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王振没有满足瓦剌部落的要求,瓦剌决定“聚众闹事”。于1449年7月,瓦剌太师也先兵分四路骚扰明朝边疆。王振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力劝、鼓动明英宗御驾亲征。而明英宗也有一颗想建功立业的心,于是不顾朝中大臣的阻拦,坚持要御驾亲征。临行前让弟弟郕王朱祁钰据守北京,然后带着100余名官员、50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结果呢?明军在明英宗、王振这两个绝世无双的“天才”的指挥之下,在装备、兵力都远胜于瓦剌的情况下,惨败。导致明朝精英部队损失殆尽,明朝当朝皇帝沦为人质,先进装备全部被缴获,史称“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的发生直接将鼎盛的明朝推向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明朝方面听闻这个消息后,举国震动,以徐有贞为首的大臣主张南迁。但有一个人坚决反对,并严厉喝斥了主张南迁的大臣,要求誓死保卫京师,他就是于谦。最终于谦说动了朝中大臣,于是众大臣拥立了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就这样朱祁钰就成了明朝的第七任皇帝,即明代宗。
“北京保卫战”结束后,瓦剌觉得明英宗是个没有的废牌,于是就把朱祁镇放了回来,以求重开贸易关系。据说明英宗回国前,瓦剌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太师也先更是亲自送他,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两国边境这才止步。也先拉着明英宗的手失声落泪,深表不舍。明英宗也拉着也先的手痛哭流涕,场面感人肺腑。但明英宗虽然回来了,却又被明代宗幽禁于皇城南宫,这一幽禁就是7年。
可明代宗注定了就是个悲剧角色,登基4年后,长子不幸去世,此后一直无子,登基8年后,明代宗突然病重,让一些有心之人抓住了机会。于是徐有贞、石亨、曹吉祥为首的大臣,趁明代宗不备,拥护明英宗复辟。这就是历史著名的“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16个皇帝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16个皇帝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