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藩镇割据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藩镇割据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藩镇割据”是什么意思?
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
一、藩镇割据的起因: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由于均田制瓦解,建立于其基础上的府兵制亦随之瓦解,开始实行募兵制,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其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其***别是北方诸道权力的集中更为显着,经常以一个兼任两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就是凭藉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发动叛乱的。二、藩镇割据关的影响: 藩镇割据造成了中央***实际管辖地区的缩小,吐蕃、回鹘、西夏等少数民族相继建立地方割据政权,吐蕃甚至与中原汉族***发生过对立冲突,使得陇西一带丧失大半。唐宪宗初年税户比天宝年间减少四分之三,对唐朝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而藩镇之内,征兵重敛,更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藩镇割据特点?
割据的藩镇在本境内,召集党徒,练兵修城,自收租税,自定法令,自除文武官员,尽量保持独力的权力。“虽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赋、刑杀皆自专之”,其职位父子相袭,或为部下所袭。中央***往往承认既成事实,不能稍作更改。藩镇“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他们拥兵自重,“自擅一藩,职贡不入,赏罚由己”,俨然成为一个个独力王国,不但不听命于朝廷,而且挟持朝廷为其所用,唐中央***成各藩镇玩弄的工具。
在经济上,各藩镇成为地主利益的集中代表,他们“皆自擅兵赋,迭相吞噬,朝廷不能制,江淮转运路绝,两河、江淮赋不上供,但多时献奉而已”,这直接危及中央的财政收入。尤其是河朔节度使,“户版不藉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而朝廷又对此毫无办法,于是“国命所能制者,河西、山南、剑南、岭南四道数十州”,中央的各项支出只有靠这几个地方来维持了。
至唐末藩镇割据的后期,镇帅在全军中的地位日渐势微,部将反抗镇帅的事时有发生,镇帅由部众拥立屡见不鲜。因此镇帅不轻易相信部将,部将们对镇帅缺乏忠心。为收揽人心,镇帅们常把勇敢的部下收为养子,为其效力;或是放纵他们杀戮抢掠,这样,牙兵则“逾法犯令,长吏不能禁,……视百姓稍不如意,则举族被诛”。
唐代藩镇割据的积极影响?
唐代藩镇割据没有任何的积极影响,反而是由于藩镇割据直接导致唐朝的灭亡。
唐初在主要的州设置都督府,后来各州设置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节度使或经略使就是藩镇,后藩镇指节度使管辖的地区以及所统辖的武装力量。
藩镇的问题主要出在权力过重,没有控制,朝廷失控。最初藩镇只管辖本地区的军队(部分),负责辖区行政管理(部分军队)的官员(刺史)由朝廷直接委派,另外朝廷委派征税、赈灾、运粮、屯田等官员。制度是好的,就是没有坚持贯彻下去。不久,各州节度使或经略使即藩镇自行兼任财政、行政等职,并管辖所属各州刺史。后严重的到,藩镇可世袭,不必朝廷同意。所属军队任意扩充,任命官员,征税等。迅速坐大,与朝廷抗衡,乃至取而代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藩镇割据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藩镇割据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