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俺答汗与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俺答汗与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代的什么历史事件促成了蒙汉?
三娘子是蒙古族的一位女杰。她生于明代嘉靖年间,二十岁时成为蒙古右翼土默特部落万户首领俺答汗的夫人,是一位多才美貌的女子。她文武双全,读书明理,又擅长骑射,特别是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
她促进蒙古和明王朝的议和,恢复“贡市”,加强了蒙汉人民的友谊,一直为后人所赞颂。
隆庆和议的影响?
隆庆和议是明朝隆庆年间,在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等人的筹划下,明朝与蒙古达成了对俺答汗的封王、通贡和互市的协议。在明朝中央内阁官大臣的张居正和高拱,加上地方上的宣大总督王崇古及大同巡抚方逢时操作下,成功把握把汉那吉与其祖父、鞑靼首领俺答因家事争执而降明的机会,达成了封贡及互市。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开放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使蒙古人能通过贸易获得中国***。
隆庆和议结束了明朝与蒙古近二百年的敌对状态。明朝又凭借在铲除赵全等汉奸之下,削弱了鞑靼内部的组织力,从此到明朝灭亡为止,明朝与蒙古之间绝少爆发大规模战争。
隆庆和议的达成,不仅确保了长城沿线的长时期和平,而且扩大了明与蒙古的通商贸易,增加了***的收入。明朝北方形势的安定和明蒙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双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朝在大同左卫的威远堡、宣府的万全右卫、张家口等边外陆续开放了多处马市,定期交易。蒙族以牲畜、皮张等货物换取内地商贩的铁锅、布匹和绸缎等物。俺答汗还在***的帮助下,建筑了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城,成为蒙古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
蒙古鞑靼部的俺达汗为何会同意与明朝议和?
俺达汗与明朝议和,史称“隆庆和议”,在明朝历史上可不是小事,是意义一等一的大事。
明朝与蒙古结下的梁子众做周知,互相厮杀了二百多年,这种世仇,却在明朝十六个皇帝中并不起眼的一个——朱载垕的隆庆朝得以基本化解,当时蒙古的大佬俺答汗为何会同意与明朝议和呢,或者说朱载垕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蒙古是马背民族,放牧、骑马、射箭是是他们的天赋技能,直到现在依然如此。但除此之外,其他技能少得可怜,农业和手工业基本为零,盐、铁、布匹等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必须从农耕区获得,甚至连口铁锅,都无法自己打造。
而且由于明朝与蒙古的长期敌对,明朝边军换着法子给蒙古搞破坏,今天烧你一片草场,明天趁你部落里男子出门,捣毁你的营帐,更过分的是三天两头杀几个平民拿首级回去请功,蒙古首级可是最值钱的首级,一个能换几两银子的。
当然蒙古部落也没闲着,不断在边境掳掠,还经常有组织地深入内地抢劫,有时候规模和后果甚至震惊天下,比如正统朝瓦剌太师也先的入寇,和嘉靖朝的庚戌之变。
不过,相比较而言,虽然双方互有损失,明朝毕竟家大业大,东西被抢走了,我可以再生产出来,蒙古就不同,一片草场被烧荒,可能要经过数年甚至十来年才能恢复,营帐被捣毁,老弱妇孺被杀,都是极大的损失。
此消彼长之下,除非蒙古能始终保持对明朝形成压制,否则,吃亏的还是蒙古。但蒙古各部落在北元灭亡前后就四分五裂,就算出现个把像也先那样的牛人,也不过稍纵即逝,最后还是归于分裂,并自相残杀。
所以,比起明朝对马匹、牛羊的需求,蒙古对于生活必需品方面的需求要迫切得多。明军没有蒙古马,还有山东马、山西马,牛羊产地也遍及全国,蒙古各部落要是没有了锅,那就吃饭也够呛,这使得当时蒙古俺答汗要可劲地寻求朝贡和互市,这是蒙古同明朝经济交流的主要方式,但在战争状态下,这些想都不要想,战时不可能有朝贡,明朝更不会开放自己的边境给敌人以资助。
北方游牧民族,在打不过或打仗成本高于其抢掠财物人口时,就会为了生存,等待时而动猥琐发育,以求其族群生存。而中原王朝的一些利己士绅(用现代讲就是手中有点权的地方体制人员与商贾),就会为了私利而弃国家民族的真实生存情况而不顾,大肆造谣宣传战争的危害,却不言此战争就是放任域外异族而引起的。最终是只看眼前私利而失去抗击外族入侵的最佳时期,而灭亡。
俺达汗和明朝的议和史称“隆庆合议”,此次合议是蒙古首先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打开双边贸易,获取财富。
从嘉靖十三年(1534年)开始,俺答汗为促进草原经济的发展,解决闭塞、单一的游牧经济状况,向明朝发出贸易请求。明朝这边由于腐朽的统治和民族歧视政策,多次拒绝了蒙古的贸易请求。于是,蒙古便以武力威胁,多次南下掠夺。其实,由于马匹和后勤等条件的限制,明朝在这样的对战中,很难取得胜利。例如,在1542年,蒙古军队跨过长城,占领州县三十几个,杀掉二十多万人、几百万头牲口,摧毁八万间房屋。
1542年,蒙古南侵
但是蒙古却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地派出使者请求议和。而明朝这边杀红了眼,把蒙古的使者一连杀了三拨,才开始讨论这件事。直到隆庆四年(1570年)隆庆合议基本达成,在边境十一处口岸开放贸易,此后,双边上百年不动兵革。
隆庆合议后大明和蒙古的边境贸易
为什么蒙古在战争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还要求议和?
别看明朝这边在对战中处于劣势,而且战争要花费巨大的财政。蒙古在这样的战争中,也有巨大的劣势。因为他们需要的东西是茶叶、粮食、丝绸、铁器等,可是他们一南下,明朝的老百姓早带着这些东西跑了。只能抢到一些人口、牲畜等他们不需要的东西,而且这样的抢劫,也要付出一定的损失,自然没有贸易来得划算。
这就要牵扯到一个财富来源的问题。
马克思告诉我们财富来源于劳动,这完全正确。但劳动还有个效率高低,就是财富产生快慢的问题。在科技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提高劳动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分工!条件合适的人做擅长的事,效率自然就高。蒙古适合放牧,那就放牧好了,明朝适合农耕,那就种地啊。等有产出的时候,两边把多余的产出拿出来贸易,双边财富都会提高,如果没有贸易,有再多的财富也没有用,它实现不了。因此,贸易可以促进双边财富的增长!
所以,别看蒙古人或许不懂什么高深的经济学知识,但他们或许只通过日常的生活经验,就能知道贸易能带来好处,而请求议和;反观明朝这边,自诩文明,却由于高傲而一再阻挠贸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俺答汗与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俺答汗与明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