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化常识高考历史答案,高考历史唐朝知识点

kodinid 3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文化常识高考历史答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文化常识高考历史答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繁盛时代
  2. 史才三长与史学三要指的是什么?

唐代中国古代诗歌繁盛时代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帝国建立后,保持了长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取得空前繁荣,整个国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形势,为诗歌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唐朝文化常识高考历史答案,高考历史唐朝知识点-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代的科举考试重视诗赋,知识分子要中进士当官,就要会作诗,这也是对诗歌创作的促进.就诗歌本身说,唐代的五、七言古诗乐府歌行进一步成熟,讲求声调韵律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最后形成,诗歌形式也百花齐放

盛唐时代,众多的诗人把诗歌创作推向高峰,壮阔的山河,优美的田园,繁华的都市,苍凉的边塞,惨烈的战争,都在诗歌中得到充分表现.特别是李白的充满狂放***、猛力抨击现实的浪漫主义诗篇和杜甫关注国家命运、悲悯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诗篇,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宗瑰宝.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全唐诗》收入2200多位作者的48900多首诗(佚失的不知其数).在不到300年的时间,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中相当多的优秀诗篇,以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历代读者,代代相传、历久不变。

唐朝文化常识高考历史答案,高考历史唐朝知识点-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统一的帝国(疆域约1100多万平方千米)。并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文明的国家!在唐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而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这与西周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在两千多有名望的诗人中,特别突出的属世界级的大诗人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以外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五六十名,这一数字也大大超出战国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连鲁迅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唐朝后就没好诗了;实在是后来人写古诗,要先读唐诗是很必要的。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无疑是中华以及世界文坛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更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最具文***的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

唐朝文化常识高考历史答案,高考历史唐朝知识点-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史才三长史学三要指的是什么?

所谓史才,是指对史料的搜集、鉴别和组织能力,叙事载言和撰写文章的能力以及运用体例编次内容的能力。

所谓史学,是指对史料、对历史知识及其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要求史家应熟知著名的历史人物事件

“史才三长”又称“史家三长”,是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幾在回答礼部尚书郑惟忠的疑问时提出的。郑尚书问刘知幾:“自古已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刘知幾回答说:“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

刘知幾在回答中将史学家的基本素养概括为史才、史学和史识三个方面。其中“史才”是指历史编撰能力和史文的表述能力;“史学”是指历史知识的积累;“史识”是指史家的历史见识,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内容。后来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有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史德”的要求,即史学工作者的精神境界、道德修养、端正的学风等。近代史家***把刘知幾和章学诚的观点综合在一点,把“史德、史才、史学、史识”概括为“史家四长”。

“史家三要”是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史德》中提出的。章学诚认为:“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 所凭者文也。”“义”是史家所持有的历史观点,是对历史系统理论的认识;“事”是历史事实;“文”则是指历史表述的审美与规范。其中以义为先,以事为基础,文则是一种表述技巧。三者皆具,才能称之为“史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文化常识高考历史答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文化常识高考历史答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诗歌 三长 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