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明朝都城迁都的原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明朝都城迁都的原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简述永乐迁都的历史意义?
永乐迁都是指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年间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的事件。 永乐迁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
政治军事
大都陷落、元朝灭亡约半个世纪后,全国的政治中心再度回到北方。自 石敬瑭向 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后,北京附近已有约500年不在汉族朝廷中央政权控制之下(若从 安史之乱、河北藩镇兴起算起则更长);而靖康之变后,整个华北地区也已经有近250年由异族统治。成祖迁都后,北京及其周边成为明朝的核心统治地域,汉族***对华北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由于首都距离长城很近,中央***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侵略。成祖本人就曾以北京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残余势力,北京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和先帝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
经济
明朝初期,华北相对于江南的贫困相当明显。北京的营建使北方的生产和人口迅速恢复。但是,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城市,京师对物资的大量需求无法就近解决,必须依赖于 大运河从江南转输。因此在明清两朝,漕运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地位。漕运的繁盛带动了运河沿线市镇的发展,如扬州、 临清和沧州等,进一步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
永乐迁都源于何时?
1421年1月
永乐迁都又称明成祖迁都北平,是指明成祖朱棣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平,是具有中国历史重大意义的***,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迁都北平,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
永乐十九年(1421年)
永乐年间(1402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明朝的首都从应天府(今南京)迁至顺天府(今北京),史称“永乐迁都”。
此后六百余年,北京成为中国权力争夺的焦点,更是经济文化的中心,超一线城市的地位不可撼动。
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朱棣在此经营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的政治与军事要地,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永乐迁都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历史事件。明初朱元璋定都于南京,朱棣初为燕王,属地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后,立即宣布北平为北京,并在北京设立掌理朝政的行在六部。北京是朱棣的发祥地,辽、金、元的故都,便于控制全国。为迁都北京,明成祖朱棣下令修浚京杭大运河,使之通畅。迁江浙直隶富户4000户、山西民户2万充实北京城。永乐四年(1406年),诏建北京宫殿,并重新改造北京城。次年,集中全国工匠,征调20~30万民工和军士,在北京大兴土木,建造皇宫。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城及皇宫告竣。自永乐七年(1409年)起,朱棣多次北巡,长期住在北京,北京已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廷正式迁都北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明朝都城迁都的原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明朝都城迁都的原因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