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对安史之乱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对安史之乱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含答案)?
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影响可以说是重创,导致鼎盛的大唐王朝迅速衰落并分崩离析。
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残酷的战争严重破坏了开元盛世及唐前期积累下的物质基础。
2,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水利失修,“千里萧条”生产能力下降。
唐朝官方掌握的人口锐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大量人口为了逃避封建官府的徭役赋税,纷纷投靠地方地主或者归入僧籍。
唐朝原有的财政赋税体系受到了严重冲击。
安史之乱作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令人印象最深的却是杨贵妃之死,这是为何?
因为安史之乱跟这个杨贵妃脱不了干系,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就是安禄山,而这个安禄山据说还是杨玉环(杨贵妃)的干“儿子”,一个大把年纪的安禄山居然管一个小他二十多岁的杨玉环叫母亲,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离谱。
安禄山原本是一个胡人,因为受到唐玄宗的重用,所以与杨玉环走的比较近。因为安禄山因国事经常被唐玄宗召见,所以与杨玉环接触的机会就多,久而久之,安禄山就开始讨好这个杨贵妃。安禄山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讨好杨贵妃自己的仕途就会前途一片光明,因为杨玉环在唐玄宗面前说话好使啊!
杨玉环也知道支持自己的人越多越好,所以安禄山和杨玉环说白了,二人是互相利用 。安禄山长得白白胖胖,而且很会说甜言蜜语,杨玉环又没有没有儿子,所以就这样安禄山恬不知耻的认了杨玉环这个妈,杨玉环呢白白捡了一个“老儿子”。可偏偏就是这个大儿子最后制造了安史之乱。
就在安禄山拜杨玉环为母亲之后,他们俩的关系越走越近,而当时朝廷正处在奸臣当道节骨眼上,朝野上下到处都是李林黄甫的人,李林甫,唐朝宰相,唐高宗李渊堂弟长平萧王李叔良的曾孙。是个老奸巨猾的大奸臣,他与杨国忠是一山不容二虎,谁也不服谁,为了争夺权利是谁也不服谁,都幻想着有一天能把对方打下去。杨玉环呢就看出来其中的弊端,于是觉得他们二人将来都是安全隐患,任意一方占了上风对唐玄宗都会构成威胁。所以杨贵妃就鼓励安禄山先于杨国忠结盟,把李林甫打下去再说。安杨联手之后,果不其然李林甫被搞的元气大伤,最后一股火病死了。
李林甫一倒,就剩下安禄山和杨国忠两大势力,这两个人对于杨玉环来说,一个是她的堂哥,一个是她的干“儿子”。这两个人也是暗地里较劲对方,和李林甫一样都是想搞垮对方。于是杨国忠就先下手为强,不断的像唐玄宗高密,说安禄山有造反的企图,双方是互咬开始了***大战。可是杨玉环还是相信自己的干“儿子”,于是就在唐玄宗枕边吹风,所安禄山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忠心,觉没有叛乱之心,反正就是不相信安禄山会谋反。唐玄宗一听杨贵妃这么坚持,也就信以为真啦!
可是没多久安史之乱还是发生了,唐玄宗和杨玉环做梦也没想到安禄山会造反,可是事实终究是事实,于是唐玄宗马上安排人打点行囊,又杨国忠护送着逃往蜀地去避难。当走到马鬼坡的时候,太子李亨就带着护卫队从后面追了上来,将士们突然走到马鬼坡就不往前走了,一群人拿着刀剑等兵器拦住唐玄宗要求立即处死杨国忠,将士们一致认为若不是他招惹安禄山,安禄山绝不会造反的,是这个杨国忠害的大家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当时唐玄宗一看这架势,虽然自己还是皇帝,可是好汉不吃眼前亏,这阵式如果自己不答应,那没准自己的小命都难保。于是就答应了将士们的要求,就这样杨国忠被就地处死。
唐玄宗以为杨国忠一死可以顺利的上路了,可是将士们还是不答应,因为杨国忠是死了,可是杨玉环还在,若不是她迷惑唐玄宗,认安禄山为干“儿子”,唐玄宗怎么会轻信她的主意,结果导致朝政荒芜,反贼叛乱呢?安史之乱归根到底还是杨玉环惹的祸,所以要求立即在处死杨玉环。唐玄宗没有办法,保命要紧,于是下旨赐死了杨贵妃。于是乎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杨贵妃,就这样被一根白绫给勒死了。
杨玉环死后,后人对她的死是说法各异,有说杨玉环当时没有死,阴因为唐玄宗对她感情颇深,不忍心就这么杀了她,于是弄了一个***的替身,替杨玉环死了。
还有人说,当时杨玉环没有死,而是逃到了一座寺庙,最后隐姓埋名做了一名尼姑,最后终老在了尼姑庵。
更有甚者说杨玉环当时被高力士救出,逃到了四川等地,最后又从上海乘船逃到了日本,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还得到了日本***的接待,在日本过上了悠哉的生活,最后老死在了日本。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安史之乱的爆发印证着盛唐王朝的没落,而之后唐王朝也确实一病不起,奄奄一息。
杨玉环之死让后人印象深刻,则是因为在这一场权力的游戏中,男权统治者们又一次传承了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将此一弱女子推上了权力角逐的断头台,让她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王权的替罪羊。
从古到今,远至夏商周,近至元明清,五千年中国史,无一不是男人所写,五千年封建,五千年男权,到处都上演着等级尊卑,三六九等,女权几近不占一席之地。杨玉环的死,与妲己误商,褒姒乱周一样,都是男权统治者给自身所犯错误找的一借口。王权神圣不可侵犯,王权无错,男权不肯承认错误,那错误自然有人来承担。以一国之罪,加于一女子,实在是荒唐至极,令人不齿。
1963年有一位日本姑娘向电视观众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谱,说她就是杨贵妃的后人。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杨贵妃与山口百惠有什么关系?
杨玉环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因为后来她被册封为贵妃,人们通常也称其为杨贵妃,对于她死于***的说法,历来就有人加以怀疑,那么,杨贵妃真的没有死于马嵬驿吗?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洛阳失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仓皇逃离京师长安,但是不久军队就发生了哗变,当哗变的军士杀了杨国忠后,护驾的六军将士仍不肯继续前进,唐玄宗亲自下令,也无效。唐玄宗要高力士问军中主帅陈玄礼是什么缘故?陈玄礼回答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唐玄宗听后,最初不肯割爱,“倚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却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而唐玄宗却说:“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这时连高力士也一反常态,对玄宗说:“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视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玄宗经高力士劝说,“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杀之”。这样才使六军将士“始整部伍为行计”。
杨贵妃***于马嵬驿的说法,不仅有正史的记载一些诗词歌赋、官野史和戏剧传奇也认可和***用这种说法。
如:唐人李肇在其《唐国史补》中说:
“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一只,相传过客每一借玩,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
意思是杨贵妃死于马嵬驿的一座佛堂前梨树下,在搬尸时,杨贵妃脚上的一只鞋子失落,导致一位老太婆借此***其财。对于这一历史事件《旧唐书》、《新唐书》的记录与李肇的上述记载大同小异。
虽然正史对杨贵妃的死记载确之凿凿,但是早在唐代就有传闻说杨贵妃没有***,死的只是她的替身,她被调包计所救后逃跑了。至于杨贵妃逃脱后的去向,有些人认为杨贵妃流落于民间,当了女道士。
白居易《长恨歌》中记载:“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说的是平叛后玄宗由蜀返长安,途经杨贵妃缢死处,踌躇不前,舍不得离开,但在马嵬坡的泥土中已见不到她的尸骨。后来又差方士寻找,“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在这里暗示贵妃既未仙去,也未命归黄泉,仍在人间。时至近代,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盖另有所寓。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驿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值得注意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唯恐后人不明,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
还有一种说法是,杨贵妃逃脱后,辗转到了日本的山口县大津郡油谷町久津。
众军士逼迫唐玄宗赐死杨贵妃之时,军中主帅陈玄礼爱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于是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替,高力士用车运来贵妃尸体,查验尸体的便是陈玄礼,因而使此计成功。而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
据说,平定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曾派方士出海寻找。在久津找到杨贵妃后,方士还将唐玄宗所赠的二尊佛像交给了她,杨贵妃则赠玉作为答礼。这二尊佛像现在还供奉在日本的久津院内,杨贵妃最终死于日本,葬在久津的院内。至今当地还保存着相传为杨贵妃墓的一座五轮塔。五轮塔是建在杨贵妃墓上的五座石塔。杨贵妃墓前有二块木板,一块是关于五轮塔的说明,一块是关于杨贵妃的说明,上面写着:“充满谜和浪漫色彩的杨贵妃之墓关于唐六代玄宗皇帝爱妾杨贵妃的传说。”以上两种说法虽然传说已久,但是都没有确切的根据。实际上,杨贵妃极有可能死于马嵬驿。
《高力士外传》认为,杨贵妃的死,是由于“一时连坐”的缘故。换言之,六军将士憎恨杨国忠,也把杨贵妃牵连进去了。这是高力士的观点。因为《外传》是根据他的口述而编写的,而且从马驿事变的形势来看,杨贵妃不死,唐玄宗也是很难交待的。杨贵妃自缢之后,尸体由佛堂运至驿站,置于庭院。唐玄宗还召陈玄礼等将士进来验看。杨贵妃死在马嵬驿,旧、新《唐书》与《通鉴》等史籍记载明确,唐人笔记杂史如《高力士外传》、《唐国史补》、《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等也是如此记述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杨贵妃缢杀于马驿,历史记载应该是准确的。流落民间和流落海外只不过是善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对安史之乱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对安史之乱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