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上的廷试,明代以后廷试的前三名

kodinid 1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的廷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的廷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严嵩哪一年杀死夏炎?
  2. 会试中了之前是什么?

严嵩哪一年杀死夏炎?

严嵩1548年杀死夏炎。

严嵩父子把持嘉靖朝政,在20年时间里,欺上压下、玩弄朝权、虚构罪名、扫除异己,不听话、不合作得官员,作了疯狂血腥的镇压。

明朝历史上的廷试,明代以后廷试的前三名-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明朝首辅夏言,锦衣卫沈炼,两位一大一小,都是严嵩父子的眼中钉。

夏言,是严嵩之前的首辅,是严嵩必须除去的“钉子”。夏言因支持收复河套地区,受到严嵩诬陷,坐罪处死,时年六十七岁。

沈炼,是当时锦衣卫一把手——陆炳的心腹。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以“十罪疏”弹劾严嵩,被处以杖刑,谪居保安州为民。

明朝历史上的廷试,明代以后廷试的前三名-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沈炼在塞外,却仍以詈骂严嵩父子为乐,严嵩得知大怒。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严世蕃遣巡按御史路楷和宣大总督杨顺设计诛除沈炼。

1548年,夏言因支持收复河套,再遭严嵩诬陷,终被弃市处死。明穆宗时追谥“文愍”。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公谨,号桂洲。贵溪(今江西贵溪)人。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

明朝历史上的廷试,明代以后廷试的前三名-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517年,夏言登进士第,初授行人。明世宗继位后,夏言疏陈武宗朝弊政,受世宗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出按皇族庄田,将其全部夺还民产。他为人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因大礼议而受宠,累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其后被擢为首辅。有《桂洲集》及《南宫奏稿》传世。

严嵩1548年杀死夏炎。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出生于江西分宜,明朝内阁首辅、权臣,被《明史》列为“六大奸臣之一”。19岁,乡试中举。26岁,廷试二甲二名,赐进士出身。正德二年授翰林院编修。正德十一年,重返朝廷,复任翰林院编修。正德十三年,为副使随同正使册封宗藩。

会试中了之前是什么?

会试考中之前是举人,也可以是在国子监读书学业期满的监生。也就是说,只有举人和学习期满的监生,才有资格参加会试。

会试考中之后称为贡生,贡生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再考中之后就是进士,进士可以由朝廷的吏部分配官职,捧体制内的金饭碗。

回答:会试中了之前是举人。乡试、会试、殿试***选拔人才。

1、乡试中式称为“举人”,第四、五名也称为经魁,第六名则称为亚魁。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2、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 ,第一名称“会元”。录取名额不定,明代约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录取;清代无定额,每科自百余名至二三百名不等,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1730),录取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共取96名。各省被录取的名额,以应试人数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

3、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是从唐开始的。

乡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金代以县试为乡试,由县令为试官,取中者方能应府试。清朝规定,会试每逢辰、戌、丑、未年,即乡试的次年举行,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亦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考期初在二月,乾隆时改三月,亦分三场。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从唐朝唐高宗时期起创立的(由于武则天进行发展,多数人认为是其创立),在宋代成为常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的廷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的廷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严嵩 会试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