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的历史分期及其成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的历史分期及其成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前期是指哪些年?
目前学术界对明代历史分期的划分是:前期(开创时期):洪武朝至英宗朝王振专权(1368-1441)中期(积弱和改革时期):正统七年至万历十年(1442-1582)后期(衰败时期):张居正去世至明亡(1583-1644)这是传统划分方法,有的学者习惯将正统十四年(1449)的“土木之变”作为前、中期的界限也有学者对万历时期为衰败时期表达了不同看法,并不认为明朝衰亡始于万历朝。
明朝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几个时期?为什么会这么划分?
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1368——1449年上升鼎盛
土木堡之变
第二时期:1450——1505年平稳渡过
明孝宗去世
第三时期:1506——1587年有所衰退
张居正去世
第四时期:1588——1644年走向灭亡
各朝科举制有何区别?
这个图是今年在无锡东林书院拍的,喜欢历史的大概都知道所谓的明朝“东林党”。这个也算是科举制的影响之一吧。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一共历时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隋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以“试策”取士,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
隋朝的科举制就是所谓的“试策”,主要是考时务策,就是写一些关于国家政治等方面的论文。
隋朝开创先河,但是相对简单。而唐朝在唐太宗武则天时代,科举制开始完备起来。
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每年分期举行的称为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为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才等五十多种,其中秀才,在唐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
唐朝的考试顺序分为两种,一种是学馆出身,叫做生徒。另一种先经过州县考试,叫做乡贡。这两者,再前往尚书省考试。
科举,听起耳熟,干嘛的?就是选官呐,官要不要做?在中国社会,官谁不要做。所以,选官制是个极其重要的制度,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很重要。曾被西方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起自隋大业元年(605年)起终于清光绪31年(1905年)。悠悠1300年,发轫于隋唐,兴于宋,略过元,鼎于明,蔽于清末。它为中央集权***和乱战时诸侯***提供了大量的官吏。为了提供稳定的官吏供应,从古至今,想了不少办法,逐渐制定出一个成熟的人才选拨系统。如西周春秋的贵族世袭制、战国的军功授勋制、秦的皇帝任免制、汉的选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至清末的科举制,其它举荐人才制度,也就选官系统就不说了,就谈谈科举制。
谈一个系统,首先该明白它的进出口都有些什么。科举制的进口,面对是全国性的读书人,出口当然是官员了。这已比选举制好多了,选举制(察举制)的进口,是各郡各里的士族门阀家族子孙,不太准确的说,如官N代或世家N代才有资格到入口排队等待筛选,平民、穷人根本别想了。一你读不起书,二万一你偷壁凿光偷师成功了,你不是士族门阀的后代,没资格参加选官,白读。所以,选官进口的筛选标准很不公平。但科举就不同了,科举直接将条件放宽到所有的读书人,重要的话说三遍,所有人,所有人,所有的读书人!好,入口筛选公平多了。
那为什么将选举制改科举制呢?因为,凡国人私心都大大的重,推举全唯亲,不唯才。久而久之,选举制的出口出来的全是近亲。比如你是山东李家士族里的,我是河北王家望族里的。搞来搞去,全是这二家的子孙在轮流做官。可全是世族门阀也没关系呀,问题是,谁见过才传过三代的?这与富不过三代是一个道理。都让你家子孙千秋万代才高八斗,别人家的子孙还活不活?皇帝第一个不高兴了,当朕的国家是养老院么?怎么下边的官吏全是混混和饭桶?想累死朕一个人么?不行,朕要聪明人帮朕冶国。改,从隋朝开始改科举,要不朕的国家非亡在这些士族门阀的手里不可。
好了,再看实行科举制的各朝有什么异同?各朝相同之处,都是要考试才行,不再用推举或察举了。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选拨官员,隋炀帝建进士科,科举的框框开始初具规模;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冶全考,加大难度。不,不,是进士科、明经科;大唐武皇帝(女)再加个武举和殿试,唐玄宗,就是那个与杨贵妃老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老帅哥,开创监考官由高级官员负责制。从隋唐科举制考试顺序来说,由于隋唐科举制刚脱胎于汉之选举制,所以隋唐也承认由士族门阀推荐出来的人才,算两制并行阶段,先由国子监的”生徒”和州县选送的”乡贡”,经礼部考试录取,再经吏部考核,呈送皇帝同意方成。录取称为及第,首位即称状元。
北宋将科举分***考试,增加殿试定制,减少科目,主考进士科。为什么增加殿试为定制?因为监考官员楞只选自己的熟人和亲戚呗?瞧,即使选官制的入口公平了,中间也是可以操作的。国人的私心太难对付了。皇帝再次不肯了,加殿试,且成定制。看你监考官还敢***不?靠,又把朕之国当成慈善机构。怪不得坊间都疯传,肉食者鄙,害朕也受尔等连累。尔等该死。嗯,还有,把考卷上的名字也糊上,这叫糊名制。然后制度越来越严密,到了明朝,三年一试,“科举必由学校”。自学的不行,质量太不保证了。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及弟,赐进士出身)。三试方成。南北卷,八股取士。
尤其是这个八股取士,成于明成化年间,影响了明清两朝。不知道成化皇帝?就那个娶个忘年恋的万侍女做贵妃,造个薄若卵幕、价值连城鸡缸杯的那个皇帝。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束、束股、落下组成,出题只许来自四书五经,答题只许八股文体。好了,科举严倒是很严了,公平也确实公平了,可八股文禁锢的特点,选上去的,竟大部份是书呆子。从此,科举由盛及衰,走向了另一个反面。由原来选出的,净是士族门阀的混混子孙,到选拨出来,大部份是只知四书五经、八股死文的书呆子,然后大清为取悦汉民,在继承中华文化时,顺手原封不动地继承了明之科举制。最后大清亡了,有木有?
举荐人才制度,是一个国家保证正常政冶行政运营的根本,是一项极为严肃的、涉及国本的政冶制度,也是一项丝毫不可轻视怠慢的工作。一个朝代会不会发达,有没独立潮头领先的希望?首先看什么?对,看选拨官吏的制度。选官制度牵涉到统治者与被统冶者双方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便会被私欲钻了空子。人才举荐、官员任用,是极为考验设计系统者的政冶行政智慧的事,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的历史分期及其成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的历史分期及其成就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