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崇祯皇帝的真实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崇祯皇帝的真实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历史上"励精图治"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为何却成为了亡国之君?
因为明朝到崇祯手里时,已经到了该亡的地步了,岂是他一人能扭转的?
1、内忧外患;
崇祯即位时,明朝的内忧外患情况已经进一步恶化。当时,明末农民大起义开始集中爆发。数量日益庞大的闯军开始不断在关内扩散,明朝当局不断剿灭都剿不过来,而且受战乱影响省份越来越多,极大的破坏了明朝的税收;
而与此同时,关外的满清又日益强大,与关内的闯军形成了***的配合,不断侵袭和劫掠明朝,使得明朝在两线作战中不断透支自己的有生力量;
对内对外的不断用兵,急速增加明朝的军费开支,加上饥荒和瘟疫的灾害的打击,进而使明朝的财政崩溃,陷入恶性循环。
2、腐烂的国家机器;
其实,除了天灾和外敌,更在于人祸。崇祯时代,明朝的国家机器早已腐烂透了。当时官绅相互勾结,侵吞公田,兼并土地,使得流民剧增,国家税收枯竭。
明帝国那时已经形成藏富于官的悲催局面,国家和广大百姓濒于破产,而那些官绅阶层的财富却与日俱增。当国家向他们收税他们就联手***,还横加指责。崇祯让他们捐钱,个个喊穷。结果李自成攻进北京后,顺便一抄,就抄出7700万两。
勤俭只能说明崇祯皇帝的帝德还是不错的,但是勤俭不意味着治国能力强,崇祯皇帝确实是想重新整顿朝政,希望明王朝能在他手上振衰起运。可是他确实缺乏才能,反而因为很多决策失误使朝政变得更加不堪问。
首先,崇祯皇帝性格中确实有刚愎自用、虚荣心强,他一定要让其臣下完全按照他的意志行事,不能有半点意见。刘宗周就是因为屡次批评崇祯皇帝,而最后被罢官为民。而其本人又求治太急,又好猜忌,使中央和地方大员频繁被罢免或诛杀,整个崇祯执政时期,兵部尚书就换了十四人,而刑部尚书换了十七人,内阁大学士在这些年间居然任命了五十多人,朝政也因此大为混乱。
而崇祯皇帝也确实任用了一批奸佞,就比如说在辅臣之位长达八年的温体仁,就是属于治国无方而长于内斗的人物,在他的担任辅臣期间,朝政已是一片糜烂。
《明史·温体仁传》:流寇躏畿辅,扰中原,边警杂沓,民生日困,未尝建一策,惟日与善类为仇。
在政局混乱的情况下,地方吏治自然也是好不到哪里去,官员的升迁竟然全凭行贿,户科给事中韩一良就曾经在上疏中感慨这种现象。
《国榷》卷98:然今之世局,何处非用钱之地?今之世人,又何官非爱钱之人?
在崇祯初年,明朝国内的阶级矛盾就相当严重了。而崇祯皇帝不仅未能***取相应措施,反而又在万历末年三次加派辽饷的基础上,又于崇祯三年十二月再行加派辽饷,又于崇祯十年加派剿饷280万两,再于崇祯十二年加派练饷730万两,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无疑使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农民起义军的规模自然是有增无减。
我记得再增剿饷的时候,崇祯皇帝就说过“暂累吾民一年,除此心腹大患”,在他眼里看来这加派完全是为了天下苍生平贼,殊不知百姓早就已经怨声载道,他在慢慢失去民心,就在京城,百姓将“崇祯”这个年号调侃为“重征”。可见,百姓对崇祯朝的横征暴敛怨恨之深。
《三垣笔记》上《崇祯》:朝议以国计不足,暂借民间房租一年,于是怨声沸京城,呼崇祯为重征。
崇祯皇帝还赋予了宦官监军之权,有的还大权在握直接指挥军队。而他们的表现实在是非常的恶劣,侵吞扣克军资,遇敌辄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军心涣散。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坑害忠良,明朝的著名统帅卢象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被宦官高起潜见死不救,坑害至死。
《明通鉴》崇祯十一年十二月:象升遣廷麟往乞援,因与决曰:“死西市何如死疆场!吾以一死报君,犹为薄耳。”起潜不应。
虽然,明末的困局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其灭亡也不能全怪崇祯。但是,他的“奋发作为”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崇祯皇帝朱由俭有“励精图治”的想法,但他志大才疏,没有“励精图治”的能力,他成为亡国之君原因很多,比如遇到了小冰河期,灾荒不断,再如他之前的皇帝不正干,留下太多积弊,积重难返。不过这些原因都不致命,如果遇到一个有能力的君主是可以度过难关的,不致于成为亡国之君,崇祯成为亡国之君主要原因还在自己身上,他有四个致命的弱点葬送了大明江山。
一是性急。松锦大战是大明朝决定前途命运的一仗,大战初期,主帅洪承畴***取稳步推进策略,效果很好。后来兵部尚书陈新甲提出,十几万大军消耗太大,应该速战速决,崇祯本来就急于求成,听陈新甲这么一说,他马上同意,于是陈新甲连续派人催促洪承畴主动出击与清军决战。清军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善于野战,明军主要是步兵,善于打防守,明军主动出击正好是以弱击强,哪有不败之理。
孙传庭打仗非常厉害,曾经生擒闯王高迎祥,也曾经把李自成打得就剩十八骑兵仓皇逃跑。崇祯十六年,面对死灰复燃,迅速壮大的李自成,崇祯没将可用,于是从监狱把孙传庭放出来剿灭李自成。崇祯既没有兵也没有钱。孙传庭到陕西后自己筹钱招兵买马,训练新兵,兵还没练好,还没形成战斗力,崇祯就一再催促孙传庭出潼关与李自成决战,结果孙传庭被迫在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出关作战,兵败战死。
二是多疑。崇祯催促孙传庭出兵,除了性急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孙传庭之前在陕西当官,崇祯担心孙传庭到陕西后,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不受天朝管束。孙传庭出潼关与李自成决战,完全是被逼无奈,可以说孙传庭是被崇祯逼死的。
还有,袁崇焕之死,也有崇祯担心他成为军阀的原因。袁崇焕提出的“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实际上这就是军阀割据的前提条件,崇祯担心袁崇焕会有占山为王那一天,所以杀掉袁崇焕就可以消除隐患。
三是擅杀。北京勤王,崇祯抓了袁崇焕,把祖大寿吓坏了,我的妈耶!俺老大袁崇焕这么为你崇祯卖命,结果被你崇祯逮捕了,我算啥呀,赶紧跑吧,跑得慢了就有可能没命!祖大寿抗旨离开北京。此后祖大寿吓破了胆,崇祯多次请祖大寿面圣,祖大寿怕掉脑袋,总是托词不去。
兵部尚书陈新甲奉旨议和,结果秘密泄露,群臣在朝堂上攻击陈新甲,崇祯不敢担当,把陈新甲当替罪羊杀了。造成的结果是,后来崇祯要迁都南京,大臣们心想,现在我们同意迁都,到了南京,危险解除,你崇祯回过头来,指责我们放弃北方祖宗基业,把我们杀掉怎么办?为了保命,大臣们就是不同意迁都。
四是寡恩。在崇祯的心里,自己是君王,大臣们就该无条件地为他服务。实际上哪有那么多应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崇祯皇帝的真实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崇祯皇帝的真实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