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茶壶历史故事传说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茶壶历史故事传说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代为什么没有茶壶?
明确有茶壶,应该是在唐代(包括五代)时:
到了唐朝(含五代),茶已成为日常饮料,开始讲究喝茶的情趣,出现了茶艺(这是日本茶道的来源)。此时的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开始注重茶具如何对茶的色、香、味进行保留和提高,开始欣赏茶具本身的艺术性。现代意义上的茶具自唐代开始快速发展。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现在有些地方把泡茶叫“点注”,就是根据唐代茶壶有“注子”一名而来的。
盖碗茶壶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在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盖碗。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
大家说说历史,到底是冲茶的茶壶器具出现的早?还是中药罐子出现的早?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据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 然而中药罐到唐朝才有
煮药或泡茶,都要有相应的器具才行,而最好的器具莫过于陶器。陶器属土,土性敦厚;煮药不伤药性,泡茶增益茶香。
甑皮岩遗址,处于距今天12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件成型的陶器,以及陶器残片若干。这些陶器,是当时的人们用来煮食物的。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这些残片进行了研究,结果令人惊讶。经测定,这些陶器烧制时的火温很低,火温小于或者是等于250度。也就是说,这些陶器是用树枝柴草为燃料烧制而成。由此我们判断,人类刚学会用火时,就已经具备了烧制陶器的条件。
有了火,人类可以把食物拿来烤着吃。有了陶器,人类就可以把食物拿来煮着吃,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
然而陶器的出现,只是为“药罐子”和“茶具”的出现提供了基础的硬件。因为“药罐子”的灵魂是《汤液经》,茶具的灵魂是《茶经》。
俗话说,是人就会生病。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在同疾病展开斗争。原始人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掌握了一些治病救人的办法,比如***、灸等。而对于药草,当时没有现代人的提炼加工技术,只有用煮成“汤药”的办法进行治疗。中国人使用“汤药”治病,相传是从尹伊开始的。
根据传说,我国的首部医药学著作是《汤液经》,相传此书是商朝开国第一功臣尹伊所著。
尹伊这个神仙一般的人,实在是太天才了。他老人家不但治国理政是把好手,还是厨师界的祖师爷。尹伊甚至由“厨”入“医”,以道家思想的五行理论为指导写出了《汤液经》,描述用汤药治病救人的道理。此书对张仲景和孙思邈等人的影响很大,奠定了现代中医方剂学的基础。
我们在肯定尹伊是天才的同时,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汤液经》这样有自成体系的理论,还有具体操作方法的书,绝对不是一个人能写得出的。此书应该是尹伊在对前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写成的。
以此而论,在尹伊生活活的时代,汤药这一中医常用的治病之物,应用已经成熟了。专家考证尹伊的时代大约是公元前16世纪,距今天已经将近4000年了。也就是说,药罐子的成熟使用至少有近4000年的历史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茶壶历史故事传说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茶壶历史故事传说简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