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张鹏历史记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张鹏历史记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成化年间,朝中重臣为什么被戏称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明史》中记载,成化皇帝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景泰皇帝朱祁钰的皇帝尊号,***了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 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也不能说没有缺陷。
成化皇帝宠爱万贵妃,亲近内侍,造成外戚宦官当权,特务机构横行。当时的一些朝中重臣无甚作为,既不弹劾吏治黑暗,也不敢匡正明宪宗的种种失德之举。上至内阁首辅万安、大学士刘吉、刘珝,下到六部尚书,大多尸位素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被当时人以歌谣戏称:“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究其原因,这与他们的个人品行固然有关,但也和成化年间的政治风气以及官员的晋升机制有很大关系,具体缘由我们一一来看。
万安,字循吉,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虽然万安是以进士出身为官,却没有什么造福百姓的政治理想。据记载,成化七年(1471),天有异象,朝臣们认为这是因为皇帝久不上朝上天给的警示。于是明宪宗召见朝臣问政,其中就包括了万安,而在问及他时他却“俱不能置对,即叩头呼万岁”,于是称其为“万岁阁老”。一可见万安溜须拍马的功底,二则反映他尸位素餐,对自己管辖范围的政务毫不了解。那么万安是如何坐上首辅之位呢?主要是因为他和宪宗皇帝的宠妃万贵妃同姓,便借此攀附亲戚关系,讨好贵妃与皇帝,于是稳坐了十年内阁首辅的位置。
刘吉是继万安之后的内阁首辅,也是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人称“刘棉花”。在当时朝野有这样一个约定俗成,如果某位官员被弹劾,则该上奏请求辞官回乡,以表自己不恋权势的志向。然而刘吉在被弹劾之后依旧我行我素,遭到多次弹劾之后依旧稳居内阁,屹立不到,像棉花一样弹不坏,故得此称号。
然而,“纸糊三阁老”中,比起万安和刘吉,刘珝在历史上的评价则好得多。他曾任太子(即明宪宗)侍讲,宪宗称其“东刘先生”,对他很是尊敬,所以在宪宗皇帝德行有失的时候他能说上两句话,但大多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问题,对于宪宗皇帝不理朝政,亲信小人,则不敢多言。后陷入党争被万安和刘吉联手排挤,被迫致仕,辞官回家了,可以说是生不逢时,也被列为了“纸糊三阁老”当中。
除了个人品行之外,这种尸位素餐,不作为的风气也与当时官员的晋升有关。当时晋升官员看重资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得到了进士出身的人大多到翰林院起草诏书,熬资历,以求跻身内阁。而翰林院并无实权,也没有什么功绩可立,所以只要无过,时间长了自然能升官。这种风气便一直延续到了其他行政部门,渐渐形成了“泥塑六尚书”现象。
明成化年间,当时由于明宪宗经常不理朝政,每天除了跟心爱的万贞儿腻在一起,就是研究怎么升仙修道!
大太监汪直只手遮天,专门设立了西厂监察百官,内阁几个阁老自知挽不回圣意,斗不过太监,索性占了茅坑不拉屎,喝茶聊天看报纸了
内阁首辅万安,借万贞儿上位,本身也没什么真才实学,更不敢和汪直顶牛,只好安心养老。
刘吉更是不堪,人送绰号刘棉花,不怕弹。除了万岁万岁万万岁也做不了什么治理国民的大事!
刘翊本身具备一些能力,却看不惯朝廷风气,但又无力改变,只好随波追流,一起养老!以上三位是“纸糊三阁老”
朱见深本身就无心朝政,有这么几个老实巴交不没事找事的阁老,也乐的清闲,由他们去了
领导们尚且如此,下边也是有样学样了,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泥塑六尚书”也顺应时代潮流出现了,分别是吏部尹旻、户部殷谦、礼部周洪谟、兵部张鹏、刑部张蓥以及工部刘昭。
本来如日中天的大明帝国,经过这样的皇帝,阁老,尚书来糟蹋,也开始显出了颓势!
明朝宦官曹吉祥是怎样的一个人?
根据明史宦官列传记载。曹吉祥刚开始一向依附另一个祸国太监王振。曹吉祥每次出行,常选择达官、跳荡锐卒隶属于帐下,班师后便将他们私养于家中,所以家中多藏有甲兵。
夺门之变中,他与石亨勾结,率兵迎接英宗复位。不久,石亨败,曹吉祥心中不安,逐渐蓄藏异谋,每天犒赏那些达官,金钱、谷帛任其所取。
他的嗣子曹钦问门客冯益道:“自古以来有宦官子弟做天子的吗?”冯益说:“您家魏武帝曹操,就是其人。”曹钦大喜。后来他们果然谋反,曹吉祥命党羽执掌钦天监的太常寺少卿汤序选择这个月庚子黎明时分起事,到时曹钦拥兵入城,而自己率禁军响应。幸好祸乱被及时平息。
英宗最初信任王振,继而信任曹吉祥,两次都导致祸乱。
曹吉祥真是个中国历史上特别奇特的人物。他是明朝历史上唯一有爵位的宦官,更重要的是,宦官乱政的多了,发动政变叛乱的宦官也多了,但基本都最多是废立皇帝把持朝政,他却可能是唯一一个想通过叛乱让自己或是养子做皇帝的宦官。
明朝著名的宦官很多,刘瑾、魏忠贤等等,但无外乎就是贪财专权,最后只要皇帝下定决心,都能把他们治罪处死。而唯独明英宗朱祁镇,两次被宦官所累。曹吉祥更是发动叛乱逼宫,不禁令人叹息。
曹吉祥本为王振门下,英宗初次继位的正统年间曾作为监军征讨过兀良哈,平定过叛乱。通过行军的经验,他常常收买一些蕃将士卒养在家中及私藏一些先进火器作为自己的资本。
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受王振连累被擒,代宗朱祁钰继位为君。不久英宗被送回,代宗贪恋皇位不肯交权,将英宗囚禁于南宫。七年后,代宗病重,石亨、徐有贞等文臣武将密谋发动***,拥立英宗朱祁镇复位,以曹吉祥为内应,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夺位。英宗复位后,因曹吉祥功高,不仅授予了明代宦官最高职务司礼监掌印太监,还破格封为昭武伯,成为明朝唯一拥有爵位的宦官。甚至执掌京城三大营,手握兵权。
曹吉祥自恃拥立之功,目中无人,与石亨勾结,对反对他们的官员大肆陷害。利用手中职权频繁向内阁官员索取贿赂。更重要的是培植自己的亲信党羽,几个子侄都手握兵权,门客众多,无数官员纷纷依附,成为一股尾大不掉的势力。
英宗逐渐对曹吉祥的行径不满,开始疏远。并由于内阁首辅李贤的提醒,开始觉得夺门之变并无必要,代宗儿子已死,而代宗又病重,一旦去世势必由自己重登皇位。遂更对石、曹等人不满,裁撤了一批因夺门之变而获得封赏的官员。
后石亨因涉嫌谋反死于狱中,曹吉祥不知收敛,反而产生了铤而走险的想法,暗中重赏亲信蕃将,为起事做准备。其养子曹钦甚至问门客,古来可有宦官子弟做天子的?门客答魏武帝曹操就是(曹操父亲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后曹腾被追尊为高皇帝)。曹吉祥父子谋反之心已经很明显。之后因为曹钦对家人曹福来滥用私刑被英宗降敕通告群臣,曹吉祥父子决定动手,***由曹钦于黎明带兵攻打皇宫,曹吉祥作为内应。结果蕃将马亮密告,英宗逮捕曹吉祥,严加戒备皇宫。曹钦杀死众多大臣却无法攻入皇宫、朝房,最后逃脱也不得,被追上的陕西总兵官孙镗追杀,曹钦跳井而死,众党羽被杀,曹吉祥几天后被凌迟处死。
曹吉祥是明代唯一获得爵位的宦官,参与了两次***(夺门之变、曹石之乱)。也算风云人物。英宗两次为宦官所累,也是可叹。古来君王宠信宦官,多因自小与宦官一起,信任他们。更重要的是宦官无后,君王总想着他们不可能篡位。结果倒好,曹吉祥恰恰证明了,宦官也能想篡位。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张鹏历史记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张鹏历史记载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