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的历史很少,为什么明朝的历史很少人提及

kodinid 2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为什么明朝历史很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为什么明朝的历史很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末为什么只剩下了三四百万疆域了?
  2. 为什么民国继承了清朝的疆域版图而明朝没有继承元朝的疆域版图?

明末为什么只剩下了三四百万疆域了?

这不是剩下,而是本来就是这样。

关于明朝的实际疆域面积,历来是历史专家和学者讨论的重点,得出的结论也有不同的版本,从300万,到600万再到1500万甚至2400万的都有。

为什么明朝的历史很少,为什么明朝的历史很少人提及-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也曾经对明朝的疆域面积进行过详细分析,简单说来:明朝疆域需要分两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1368年明朝建立到1435年明宣宗撤销奴儿干都司。此阶段疆域峰值为900万平方公里,其中实际控制350万平方公里,羁縻统治区550万平方公里;

第二阶段:1435年明宣宗撤销奴儿干都司到1644年明朝灭亡。此阶段疆域峰值为400万平方公里,包括两京一十三省350万平方公里和关西七卫以及河套平原等地。

为什么明朝的历史很少,为什么明朝的历史很少人提及-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和之前的所有封建王朝一样,明朝的疆域变化也是相当剧烈的。从极盛时期的900多万平方公里到灭亡时的350万平方公里,明朝的疆域缩水超过60%。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和明朝的统治形式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羁縻统治力度的兴衰,决定了明朝疆域的进退。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为什么明朝的历史很少,为什么明朝的历史很少人提及-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明朝特殊的内外环境

和其他封建王朝相比,明朝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它是自南向北完成了统一朱元璋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封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自南向北统一的大朝代,建国历史接近三百年。

前期大明开国,一直在持续扩张时期,西南方云南大理附近,接近五百年是掌握在大理段氏家族手里,离开中央统治久已,直到大明重新纳入版图。西北地区自靖康以来一直在北方少数民主政权手里到元末也接近三百年的历史,北方河南山东河北,还有更北的幽云十六州辽东,都是从唐朝后失去的土地重新纳入版图。

中前期获得了当今的东北和外东北之地,成立了奴儿干地区,设置了很多卫所。 西藏地区也名义上服从中央统治。西北地区到达哈密。南部地区把失去五百年的安南都护府又重新统治了三十年。朝鲜日本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很多国家朝贡,最后设立15不征之国。

中后期土地减少,河套地区彻底退出让与蒙古人,哈密地区失去,退至甘肃,东北地区基本没变。国家政策朝贡之国也仅仅是东南亚和东亚的国家。

后期后金坐大,奴儿干地区失联,也仅仅是东北的土地名义上减少,西北和北部南部都是没变的。

总结一句,自南北宋到元末,北方基本十室九空,战争的破坏非常严重,经济中心已经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新航道的开辟,陆路交通已经渐渐被淘汰,西北地区是苦寒之地,还受游牧民族的统治,渐渐的摆脱了地区价值。得之无益,渐渐的也显得不是很重要。

东北地区是有别于唐朝时期,唐朝封当地民族族长为王,而明是成立都护府和卫所,算是半统治。西南方向大唐吐蕃交战200多年,而大明直接名义统治200年。东南亚成立两个都护府,这是历朝所没有的。除了当时现实情况贫瘠的西北,基本上没问题。

为什么民国继承了清朝的疆域版图而明朝没有继承元朝的疆域版图?

要是明朝能继承元朝的疆域,又岂会不愿意扩充其疆域?且不说古代封建王朝皆以开疆拓土为荣,当初西汉王朝耗费了巨大的人物、物力、财力开拓西南夷和凿空西域,就是为了开疆拓土。其后虽屡有反覆,但却终究还是将大汉文明植根于此。

(元朝疆域)

为什么元朝能够统治偌大的疆域,而明朝却办不到?原因并不复杂,就因为元朝是由游牧部族建立的,而明朝则是由传统的中原农耕民族建立的。

因此,对于元朝而言,无论可以纳入其版图的土地是否适合农耕都不会遭其排斥。因为,不适合农耕的土地,至少也可以用于游牧。

所以,元朝才不仅统治了传统的中原汉地,而且还统治了西至青藏高原,北至贝加尔湖,东至大海,西抵天山,南至千里石塘、万里长沙的辽阔领土

而对于习惯于农耕的明朝而言,一切不适合用于农耕的土地几乎都是废地。

不要说那辽远的贝加尔湖附近的土地了,就是对那过去曾被汉唐控制的西域明朝也会感冒。

因此,明朝的疆域才会局限于传统汉地,以及辽东的部份地区(明初亦曾控制过奴尔干等地,但后来却因补给不利等原因主动放弃了)。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尽管大元亡了,但蒙元残部却仍占据着大漠草原,并且还左右着西域,而这也是导致明朝无法继承元朝疆域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那么民国为何就能够继承清朝的疆域呢?这也不难理解。

因为时代不同啦,世界已经迈入了新纪元,近代化的国家现念已经形成,而且还有国际惯例和法律可做依凭。

而且洋鬼子最崇尚国际惯例,更希望国际社会能够接受并遵循由西洋鬼子制订的游戏规则。

因为此“疆域”非彼“疆域”。

简单来说,民国和清朝的版图,本质上是“领土”,而元朝和明朝的版图,本质上是“疆域”。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领土是可以继承的,而疆域不行。

翻开我国的历史地图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历朝历代的地图差别巨大,辨识度很高,但是从清朝到民国北洋***时期,我国的地图却几乎没有变化。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疆域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发生了质变,完成了从“疆域”到“领土”的蜕变,而这个蜕变的时期,就是清朝。

作为一只脚踏入近代的古典王朝,清朝和明朝之前的所有王朝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个不同在于清朝已经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

虽然15世纪的大航海作为全球化的开端,对应了我国的明朝中期,葡萄牙、英国、荷兰等西方列强也纷至沓来,对千年以来形成的东亚藩贡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明朝某种程度上也亡于全球白银危机导致的通货紧缩,但明朝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依然较低,保持了较多的古典王朝特征

而到了清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在1648年,在遥远的欧洲,出现了一个足以改变世界历史的事件,那就是《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

作为欧洲三十年战争的结束标志,《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也对“***”概念进行了较为明确的界定,而“***”是一个国家领土最重要的特质,这意味着其后的所有国家***,都对所管辖的疆域拥有绝对的***,而且这样的管辖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首先要清楚一个国家的疆域是要靠实力来维护的,强盛时则开疆拓土,衰败时则国破家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历朝历代的疆域都不是靠继承而来的,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大一统思想已是深入人心,作为中原***最核心的资产,汉地十八省是历代统治者一统天下必须要统治的,历代的统治者若有雄才伟略者,必将开疆拓土,宣国威于四方。若遇昏匮不贤者,则会导致国家分裂,偏于一隅,甚者国破家亡。而后继的朝代则继续前朝的模式,二三百年一个轮回,天下依然还是那个天下,新朝的开创者打江山不易,而后继的守成之君要维护江山也不容易。

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完成大一统的一个很重要的朝代,蒙古人以武力征服世界,终究不能以武力统治天下,由于治理不力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元朝在中原的统治被推翻。按照现在的观点就是一个新的南北朝时期,蒙古与明朝的争斗贯穿整个明朝时期,而朱元璋在统一汉地的核心基础上也日趋保守,明朝仅有的郑和下西洋也只是去宣扬国威,并没有开疆拓土,所以明朝虽然脱胎于元朝,却没有蒙古人的强大武力,加上汉民族建立的***大多内敛,基于统治的需要,与蒙古部族和平共处成为明朝最好的选择。蒙古***未亡,而明朝又无力量去征服,所以明朝继承不了元朝的疆域。

而民国时期能继承清朝的疆域,是清朝主动退位而成的,由于近代世界融为一体,民族国家的疆域也已定型,加上清朝有效的治理,民族融合更加协调,就减少了冲突分裂的危险。

清朝较之明朝,其疆域更大,清朝不仅占领汉地,也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但是其辽阔的疆域在西方入侵后也开始割地赔教,民国虽然继承清朝的疆域,但终究是实力不够,让外蒙古独立出去。

所以继承这个说法只是为证明统治的合法性,关键还是要靠自身实力去维护。元明对立而导致分裂,而民国与清朝合解则让中国少了流血和分裂,这是近代民主产生的重要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为什么明朝的历史很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为什么明朝的历史很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疆域 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