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感想500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感想500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可悲明朝,可叹崇祯,可怜汉人!明朝亡清朝起,大家有什么感想?
应该是说:“可叹明朝,可怜崇祯,可悲***”才对!
蒙元末年,面对蒙古统治的残暴统治,明太祖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率领明军将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赶回草原大漠,开创了大明王朝,重新恢复了汉家天下。
明初北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取得彻底成功的北伐行动。明军在朱元璋的领导下,挺进中原,一举收复自两宋以来丢失达四百多年的燕云故土。明朝立国起点之高,为历代之最。
然而,明朝却又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大一统王朝。曾经带领***推翻异族统治,重开汉家江山的明朝,最终却亡于内乱。而它灭亡后,满清却趁机入主中原,并最终一统天下,汉族再次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统治。好不容易恢复的汉家文化和衣冠,也随着满清残暴的削发易服行动,而变得荡然无存。
此后中华民族,也在满清的带领下,走向了落后和衰落,1840年的鸦片战争,洋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开启了耻辱的中国近代史。所以,每每回想起故明,难免让人产生多一丝的感叹!
的确,明思宗朱由检确实不是一位能力挽狂澜的明君,甚至可以说,明朝的灭亡他的责任也很大。但是,在明朝的最后岁月了,崇祯其实已经尽力了。
崇祯即位时不过是一位17岁的少年,而此刻他所面对的确实一个千疮百孔,大厦将颠的明王朝。一方面,是明朝***的国家机器,早已积重难返;而天灾人祸,又进一步激发了社会矛盾,至使义军四起,遍地狼烟。另一方面,关外日益强大的满清由咄咄逼人,屡屡入关袭掠,而***的明军面对强悍的八旗军,几乎只能处处被动挨打。
明亡根源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均,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执政方无法控制绝大多数财富。一、儒家所谓的士大夫与君共同治理天下,结果士大夫比君主控制的财富还多。二、社会财富单一,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造成社会财富无法满足各阶层分配。三、以文治武。国防预算分配不足,造成战力低下。虽然,时也、运也。但是这也是封建王朝及单一的儒家治国理念的崩塌。
倡义提营首总将军为奉命征讨事:自古帝王兴废,兆于民心。嗟尔明朝,大数已终,严刑重敛,民不堪命。诞我圣主,体仁好生,义旗一举,海宇归心。渡河南而削平豫楚,入关西而席卷三秦。安官抚民,设将防边,大业已定。止有晋燕,久困汤火。不忍坐视,特遣本首于本月二十日,自长安领大兵五十万,分路进征为前锋;我主亲提兵百万于后。所过丝毫无犯。为先牌谕文武官等,刻时度势,献城纳印,早图爵禄;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且保各处生灵,如官兵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上帝鉴观,实惟求瘼。下民归往,只切来苏。命既靡常,情尤可见。粤稽往代,爰知得失之由;鉴往识今,每悉治忽之故。咨尔明朝,久席泰宁,寖弛纲纪。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甚至贿通宫府,朝端之威福日移;利擅宗绅,闾左之脂膏罄竭。公侯皆食肉纨绔,而恃为腹心;宦官悉龁糠犬豚,而借其耳目。狱囚累累,士无报礼之心;征敛重重,民有偕亡之恨。肆昊天既穷乎仁爱,致兆民爰苦于灾祲。朕起布衣,目击憔悴之形,身切痌瘝之痛。念兹普天率土,咸罹困穷;讵忍易水燕山,未苏汤火。躬于恒冀,绥靖黔黎。犹虑尔君尔臣,未达帝心,未喻朕意。是以质言正告:尔能体天念祖,度德审几,朕将加惠前人,不吝异数。如杞如宋,享祀永延,用彰尔之孝;有室有家,民人胥庆,用彰尔之仁。凡兹百工,勉保乃辟,绵商孙之厚禄,赓嘉客之休声。克殚厥猷,臣谊靡忒
明朝做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直坚持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的君王信仰。可惜这样一个有骨气的王朝还是灭亡了,明朝最后一代君王崇祯登基以来所表现出来的骨气让人深有感触,只能叹息,在城破国灭之时,崇祯皇帝先杀自己妃子皇子,可怜生在帝王家而后煤山自尽身亡,大明王朝就此消失在我国历史长河之中。
自死不忘误伤百姓一人,让人看到做为帝王崇祯心里的不甘,面对亡国的无奈,本想发奋图强力揽狂澜,已无力回天。
首先做为一国之君失去了对文官集团的掌控力,文臣武将相对来说在忠君忠国思想是有差别的,武将讲究力战而亡而文官则人在屋檐下不能不能低头,识时务着为俊杰一说。明朝亡于文官集团权利太大,好不容易有宦官集团制衡,而崇祯一登基就迫不及待铲除阉党,致使文官失去制约。
在李自成大军兵临城下之时,做事应该果断不可犹豫,没有及时迁都也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崇祯性格多变乱***才,在位期间一些要职官员频繁更换,还有就是听从文官从中挑拨乱杀战将。面对天启皇帝留下的问题应该慢慢整治不可急功近利。
明朝灭亡有何感想
虽说明朝亡国是时代的必然,其实从中也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内战,不错就是内战。一个国家的人为何自己人打自己人如此英勇,在明灭亡以后所组建的南明军队足足有百万之众,战力低下但人数上可以说完全碾压李自成的军队,秒杀清朝的八旗子弟。
当时清朝只有区区几十万军队为何却能统治一亿***,明哲保身四字害了多少人。
***人数上如此之大的优势,但凡齐心不至于被清朝入关,总之通过明朝亡国我从中只看了内战,面对清军既然不战而降,里面的原因值得深思。
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也有些道理,纵观历史上王朝覆灭总会有为了利益不惜干做亡国之人。在一个国家面对外族的威胁是总会有人谈言和,言和当真有用?作为中华儿女永远记住团结强大,不委曲求全,面对威胁我们要勇敢去应战。
您觉得朱自清的欧洲游记写得怎么样?
朱自清《欧游杂记》的用意本是“在写些游记给中学生看”,起到文章示范的作用。因而先生在创作中用词平实,语言凝练,感情生动细腻,笔墨侧重于欧洲风景的描摹。这使得作品独具先生的个人特色,并通过缜密的布局,流畅的语言,生动巧妙的修辞,展现出一副中文意象的现代游记散文,成为先生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1931年8月至1932年7月,先生先后到法、德、荷兰、瑞士、意大利出国游历,回国后以回忆性的写作方式写下了《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这两本旅游杂记侧重写景,少有直抒胸臆的描写,因为要给中学生作为示范,所以在文字风格上,几乎都***用口语以便于小读者理解以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在叙事摹景上也转变思路,以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诗词意象为蓝本进行语言加工。
朱自清的欧洲游记虽然是异域风光,但更多的是先生个人心路的映照,以传统散文的手法,生动于人物,侧重与景物。平淡中寓有韵味,语言凝练真实。无论在绘景状物和抒情写意上,还是在语言技巧和结构布局上,都可谓现代中国游记散文中的典范之作。
欧游杂记目录: ***/1佛罗伦司/7罗 马/15滂卑故城/25瑞士/29荷兰/37柏林/45德瑞司登/55莱茵河/61巴黎/65西行通讯之二/***三家书店/103文人宅/115博物院/123公园/133加尔东尼市场/143吃 的/147乞 丐/155圣诞节/159房东太太/165
先生的《欧游杂记》就如同其其他作品一样,平淡中蕴含着传统文人的气质,语言句法里隐藏着中国古典诗词的各类意象,如山、水、湖、植物。平淡的语言象涓涓细流般,将你内心孕育的情感洗涤出来。每一段风景,就如同一首唐诗、宋词,就如同明末散文大家的小品文。这种文字的运用和意象的扩展,使传统游记上增加了大量的未呈现的注解。让每个人,特别是每个中国人都能从中感到一丝熟悉,一丝触动。如归乡中的游子,漂泊的旅人。
《欧游杂记》在艺术风格上,其一个特别之处在于现代白话语言的运用。朱自清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朴素亲切,善用口语,其散文创作被视为白话文的典范。这种白话文的示例,来源于其对中国传统散文的深刻理解和文字转换,将文言文中散文、游记的核心结构、用典、用字在白话文中活化。平实简单的语言背后是大量的传统文化功底,为我们后人的现代白话散文起到了最佳的示范,这就是文化大家的作用,这就是先生的功绩。
在《欧游杂记》中,我们仿佛同先生家长里短般谈话,聆听先生将故事娓娓到来,静静听先生讲述西欧古迹风光,夜灯阑珊,促膝长谈。
首先这本书的名字是《欧游杂记》
你首先要了解的是朱自清的留学背景,朱自清留学是1931年开始的,赴英留学,时年33岁,故朱自清留学前经历了当时近代中国的种种世事,学生时期的五四运动,之后的大革命的失败,所以在离中留学开始,其写作风格已从早期的《背影》这种典型的抒情小品变成抨击现实丑恶的杂文.
1932年,朱自清婚后赴欧洲游学,期间写了这11篇游记散文,算是其文风改变后少有的抒情之作,大致在国外远离了其时国内乱七八糟的世事,难得的舒畅之作,用笔朴质缜密,清丽婉转,富有真情实感,可与后来的专著如:《诗言志辩》,《论雅俗共赏》等对比观看,各有所长.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兴趣回答。
朱自清先生的欧洲游记包括《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两本册子。这几天花时间认真拜读了这两本书,读后受益匪浅。
《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记录了朱自清1931年到1932年旅欧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向中国读者描绘了当时欧洲迥异于中国的自然风景和城市景观。《欧游杂记》于1934年9月由开明书店出版,《伦敦杂记》直到1943年才出版。这两本书收录的游记和散文,内容丰富、深入,资料性、知识性极强,让读者在作家优美严谨的文字描述中,对几十年前的欧洲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
当时朱自清旅欧十一个多月不到一年,期间在英国住了七个月,漫游了不同语言的欧洲五个国度十二个地方,考察和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回国后写下数篇游记和散文收集在《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两本书中。
《欧游杂记》收录游记10篇和附录《西行通讯》,记录了作家在***、佛罗伦萨、罗马、柏林、巴黎等地的游踪和见闻。这些文章自然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生活民俗等。
《伦敦杂记》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作家的散文9篇:《三家书店》《文人宅》《博物院》《公园》《加尔东尼市场》《吃的》《乞丐》《圣诞》《房东太太》。这9篇只写伦敦生活。
《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这两本书内容之丰富,令人不禁对作家的工作效率和知识功底肃然起敬。作家这些游记的用意是写给当时的中学生看的,事实上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这些游记和散文也仍然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这篇游记语言洗练、文笔秀丽,《欧游杂记》再现了欧洲国家名胜古迹的典雅宏伟。透过朱自清的描述,我们看到西方的文化和艺术如远古的琥珀般晶莹明澈,又如珍藏百年的美酒醇厚芳香,还似斑驳的古城墙,历史沉淀和时间痕迹在每一道裂纹间溢出。或精致或古朴或繁华或宁谧的气息,从每一道欧式木窗,每一块陈年古砖,每一片教堂彩璃中悠然弥散。无论抒情写意和绘景状物,结构谋篇与遣词造句都堪称现代游记的典范。流畅自如的旋律穿流在精致的结构和灵活多变的,超脱深沉的思绪融合着.
你们都是怎么看待历史的,为什么会喜欢历史呢?
在我看来,历史真的就是一本教科书。
每个人刚刚出生下来,肯定是什么都不懂的,都需要慢慢学习。
我个人就是很喜欢去学习历史的名人,学习[_a***_]的做事方式,然后让自己更加优秀。
比如说,我想成为一个领导,我就会刻意去了解历史上有名的领导是怎么做的,学习他们的办事方式。
从刘邦身上,我学到了善用人才!
刘邦能够夺得天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用好人才。当我从历史中学到了这个知识,我肯定会刻意去运用。
就是这样子通过历史不断学习,不断运用,我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也让我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我说,历史就像是一本教科书,教会我很多知识。
至于我为什么会喜欢历史,原因是我想学习知识。
只有保持对知识的渴求,才能学到更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感想50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感想500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