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清朝历史教材中的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清朝历史教材中的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教材很少有明朝的诗?
明朝基本是小说,戏曲的盛行时期,诗逐渐衰退,诗作少,佳作更少,所以教材很少见。明朝文学体裁***很有名气。佳作很多,出现了很多文学名著。比如象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等。其它佳作还有《三言二拍》,《金瓶梅》,《封神演义》。可以说明朝的***很盛行。
可能是唐诗宋词,太过辉煌了吧,到了明朝,诗词已经不是社会主流。明朝人写***的人开始增多,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杨家府演义等,都是明朝人的杰作。
明朝虽然写诗的人也很多,包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有诗作流传。但还是没法超越辉煌的唐诗宋词。
后人总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每个朝代都有个性文化的闪光点。
明朝时期,课本上北元、瓦剌、鞑靼、俺答汗及漠南蒙古这些名词都是什么关系?
公元1368年元顺帝出逃大都,迁往塞北仍称为元因地处北方为了区分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故称北元。
公元1388年明军主将蓝玉将元廷仅存的主力在***儿海一举击溃,经此一役元廷大权旁落,分裂成瓦刺和鞑靼,鞑靼处于东面瓦刺处于西面,鞑靼部首领是各个部落认可的首领,瓦刺崛起于蒙古西部,公元1434年瓦刺袭杀了鞑靼部阿鲁台统一蒙古。
先说说北元。1368年元朝在中原的统治被推翻后,元朝皇室退居漠北,形成与明朝对峙的游牧政权,被称为北元。然而1388年脱古思帖木儿被杀,也速迭儿称汗位,只不过也速迭儿不再使用汉族传统的年号和皇帝称谓,但是这个北元在国家整体形式上还是存在的,只不过重新叫了蒙古。北元的统治形式极为松散,大汗可能空有其位,或者掌握一支部队,北元一直存在到明朝灭亡前夜的1635年,林丹汗在青海去世之后,其子额哲向皇太极投降,北元灭亡。
瓦剌是蒙古的一个部落,名义上归北元的大汗管,但是瓦剌在明成祖后期开始强大,也先作为北元的太师和脱脱不花大汗关系并不融洽,后来也先曾经自立,不过瓦剌在也先去世之后发生了严重的火并,清朝的时候瓦剌部就分为了准噶尔(绰罗斯、厄鲁特)、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
鞑靼实际上是北元的主体,就是东蒙古这一代的部落,他们有共同的大汗,也是北元的大汗,名义上领导瓦剌部族,但是实际上双方相互攻击的事情并不少。
俺答汗实际上是北元的大汗,鞑靼的大汗,他曾经短暂统一蒙古,对中原形成威胁,但是俺答汗选择了和明朝***合作的办法。
漠南蒙古实际上就是内蒙古,是蒙古在蒙古高原以南的部落,包括科尔沁、札赉特、杜尔伯特、巴林、札噜特、奈曼、喀尔喀、茂明安、乌拉特、喀喇沁、乌珠穆沁、察哈尔、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
答案:
北元是元廷从元大都撤退到大漠以后,史学界对元廷的正式叫法。
瓦剌是明朝对北元灭亡以后漠西蒙古部落的称呼。
鞑靼是明朝对北元灭亡以后东部蒙古部落的称呼。
漠南蒙古是明朝中后期东部蒙古分裂称南北两半的其中一半。
俺答汗是漠南蒙古右翼的土默特部的大汗。
一、明朝攻克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大漠,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
图/北元与明朝
公元1368年,明军攻克通州,元顺帝北逃,明军攻陷元大都,元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元顺帝退至大漠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公元1388年,元天元帝及长子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北元不再使用年号及大元国号。公元1399年,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吉尔吉斯部首领鬼力赤,否认爱猷识理达腊之子额勒伯克的宗***,将其打败并杀死,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公元1402年,额勒伯克之子坤帖木儿继位后被鬼力赤杀死,明史称其改国号为蒙古,“北元”这个名词彻底成为历史。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研究明朝?
1明朝作为汉民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的朝代,后来的清朝也是几乎照搬明朝的模式。研究明朝就相当于对整个封建社会进行了一个总结。
2明朝的皇帝有特点,朱元璋,布衣,和尚得天下。朱棣,历史上唯一一个藩王推翻中央的例子,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五次亲征漠北。建文帝,下落不明。朱高炽,朱瞻基,“仁宣之治”媲美“文景之治”。朱祁镇,朱祁鈺,兄弟俩的皇位更替,“土木堡”,“夺门事变”。朱见深,与万贵妃差17岁的忘年恋。明孝宗,坚持一夫一妻制的守成明君,朱厚照,“豹房”,刘瑾。明世宗,“大礼仪”,严嵩,朱载垢,“隆庆合议”。万历皇帝,张居正改革,万历三大征,萨尔浒。朱常洛,“红丸案”。朱由校,木匠皇帝。朱由检,除魏忠贤,斩袁崇焕,明末农民大起义,煤山自尽。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明朝的各项制度,军户制,商税三十税一,锦衣卫,东厂,西厂,还有内行厂,内阁拟票,司礼监批红,太监与文人之争,东林党,浙党等党派纷争,八股……
再有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铮铮铁骨,不和亲,不纳供的气节……
因为这是个错觉。历史科普作家们带来的影响,给人一种“明朝在学术界很火”的错觉。
根据《百年清史纂修史》的数据,每个朝代的断代史学家数量大致如下:
近代史+民国史3500人
清史2000人
明史500人
元史300人
宋(辽金夏)史500人
隋唐史800人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300人
秦汉史500人
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在学界,最火的是近代史,其次就是清史和先秦史,明史一直不温不火状态,研究力度还不如宋史呢。在[_a***_]写历史论文,写最多的是近代史,其次清史,为啥,资料最详实,最全面,宋史唐史则是社会发达,可写的东西多,反而写明朝比较少。
不知道你从哪看出来研究学者对明朝感兴趣,难道那些网络写手,***作家都算研究明朝了???你们把学术想的也太低廉了吧。
首先从情感渊源上讲: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后一个大一统的汉人统治王朝,中华文明传承中,汉家文化意识中,***统治才是正统,所以尽管历史上曾出现过元清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开创王朝的情况,但大多数华夏人还是内心深处推崇***治华,所以才有了元末明初的驱除鞑辱恢复华夏的黄巾军大起义以及清初的各地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明的活动。曾经的大汉王朝是中国的历史荣耀,也是当时全世界文化经济最强大的王朝,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汉朝***汉文化已经根植在每一名中国人的心中,所以明代这个最后完整的大一统的有着辉煌的成就的王朝成为每一名华夏子孙心中的图腾,有着与其他王朝不可替代的感情。
其次从历史发展历程上看:明朝无论是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来讲,都是中国的封建王朝的巅峰。内阁首辅制奠定了君臣共治的政治基础,使得庞大的王朝无论皇帝是否上朝国家机器都能运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君主专制。经济上,传统小农经济更加成熟,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更好地促进了社会生产,满足了大部分农民工商业者自给自足商品交换生产生活的需要。外交上,明朝初期的郑和下西洋以及中后期的和沿海国家通商通关的措施迥异于清代的闭关锁国故步自封。明太祖朱元璋订立的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的三不政策无不彰显着强大王朝独立自主硬气,让每一个历观中国近代史满清落后挨打、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人宰割而掀开了中华民族血泪史的国人在内心无比怀念曾经无比强盛的明朝。军事上,明代万历年间三大征无一不取得胜利,成为朝鲜等国邦主国,以致四海臣服都来朝明。火炮在战场上的使用,使明朝成为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后来的明亡也是日积月累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实则亡于民主内部矛盾的李自成而非亡于满清。
综上所述,无论是情感渊源还是历史角度,明王朝都是每一名华夏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它的朝代是汉王朝距今最近的朝代,明亡后再无华夏曾是南明灭亡后的一代人哀叹,足见明朝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所以那么多人喜欢研究明朝而非别的朝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朝历史教材中的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朝历史教材中的明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