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帝王怎么记录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帝王怎么记录历史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史实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查证?
一、通过历朝历代官方记载。每个朝代都有设置史官,记录***和朝廷的大事。每个朝代都会组织一大批官员修注前朝的历史。比如《元史》为明朝所修,大多是整理官方记载和考证。
二、民间传说和记载
民间流传的故事,虽然是传说,但也不是空穴来风。民间也会有一些关于历史的记载,比如《山海经》不完全是传说的神话故事。
三、考古发现和文物探索
最直接的就是古墓发掘,里面珍贵的文物和遗留书籍,是最直接的历史史实。马王堆汉墓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道德经》,和今天的《道德经》完全不同,从侧面修正了历史史实,填补一些历史空白。特别是一些竹简书籍,更是填补了很多历史空白。
四、古代名人作品。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面记载的历史大事件可同认为是史实。
有没有明朝朱元璋皇帝的真实历史故事的电视剧?
《传奇皇帝朱元璋》是中国2006年播出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由李前宽、肖桂云执导,陈宝国、徐帆、唐国强等主演。全剧围绕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的历程为线索,描述了朱元璋从17岁到71岁的***人生;并再现了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明代于谦的故事?
于谦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
皇上因为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叮属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和于谦一起做官的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四句话:“你我为官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于谦正和郑通谈得十分投机,管家进来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送来了一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那盆万年青,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盆晚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不赂,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个罪名,罢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在明代,如果官员犯了罪,都有些什么检举的途径?
在明代,如果官员犯罪,百姓并不是非要去拦着所谓的“八府巡按”(即明朝时候的监察御史)的轿子告状。百姓有很多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百姓直接向上级的主管部门“举报”。另一种则是去击打皇宫门前的“登闻鼓”来告状,只是这种方式对告状的类型有限制。另外,还可以制造舆论,引起特殊机构的注意。同时,匿名告状一般不被受理。
一、明代的“***”
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的“行政诉讼”制度,普通百姓告发官员,朝廷原则上是不鼓励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依靠的是宗法制度和血缘关系来维持秩序。“民告官”等同于“子弑父”。所以在明代之前,百姓检举官吏,先要吃个几十大板!
朱元璋刚登基的时候,为了澄清吏治,对“民告官”放宽了条件。如果遇到官吏贪赃枉法,百姓可以向“监察御史”投递状纸检举。御史接到状纸后,会把案件发回“被告官吏”所属的上一级官府,或者同级的监察部门(按察使司等)进行审理。
另外,洪武年间还规定了,百姓可以直接进京投递状纸,官员们不能阻挡,否则杀无赦。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这一条基本就作废了。
二、击鼓鸣冤
民间如果想告状,还可以通过“登闻鼓”,直接向皇帝提***讼。明代的皇宫门前设有“登闻鼓”,告状的人可以自行前去击打,有负责的鼓官来问询,并接受状纸。初期时,百姓通过“登闻鼓”告状,朝廷一般第二天就会给出答复。但是成化以后,朝廷吏治败坏,贪官污吏多不胜数,“登闻鼓”告状就没那么容易了!
值得一提的是,敲“登闻鼓”告状有几个限制条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帝王怎么记录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帝王怎么记录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