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人谈论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日本人谈论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灭亡的时候日本是什么反应,听说日本曾?
当时,日本在德川家光的主持下已经开始实行锁国。
黄宗羲1649年曾与阮美、冯京第等人一起出使日本借兵,在《日本乞师记》中,他写道日本“销兵忘战”“粉饰隆平”“风俗侈汰”,因此根本无力出兵,结果导致了乞师无果而终。
郑成功也向日本借兵一直未获成功,可日本没有直接出兵,但也给了郑成功一些资助,比如郑成功第四次向日本借兵(1660年),日本就给了他一批火器和刀剑以供军用。
南明向日本借兵,也有着和美国要求“开港”类似的问题,从郑芝龙借兵写的8封求助信就能看出,他当时同时给***、将军和代表幕府统治长崎港的长崎奉行写信,殊不知,这是幕府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如果国内意见不能统一,幕藩体制就可能遭受冲击,只是当时德川幕府实力尚强,诸大名不敢造次罢了。但郑芝龙之后,南明历次向日本借兵,还在犯同样的错误,他们有时找长崎奉行,有时找幕府,有时找***,甚至还有人去向萨摩藩求援,按照南明方面的理解,多方求助肯定比抱定幕府一棵树吊死好,但在幕府方面来看,南明却不断在给自己添乱子,因而只会把南明朝廷看作一个麻烦的存在。
日本不出兵支援南明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是经历了大航海时代和文禄庆长之役后,日本人发现世界是多中心的(中国、欧洲、印度、日本都是中心),非以往观念中那种单中心(文化以中国为中心、宗教以印度为中心),日本人的世界观也随之变化,从原来将中国视为“华”,将自己视为“夷”,变成了把自己和中国同样视为“华”,因而认为日本的国运不再系于中国,也就无须为了防止中国出现“以夷变夏”倾尽全力。
日本人是如何评价戚继光的?
日本史学界对戚继光的评价是:
16世纪的学者,擅长中国武术的烟台出身中国军学者。戚继光作为明朝的武将,不仅与倭寇,而且还与蒙古军队战斗,获得显赫的战果。戚继光是登州卫出身,因为讨伐在中国沿海进行秘密走私的倭寇而有名。开始时驻守浙江金华,义乌,在当地招兵,训练成被称为“戚家军”的精兵。
日本人也没忘了戚继光人性化的一面,在诸多有关戚继光的介绍大都谈到了戚继光勇武善战、智谋百出的同时,还详细介绍了他在纳妾一事上的轶闻趣事,称其为“恐妻家”。
也就是我们说的“妻管严”之意。但介绍戚继光的“恐妻症”倒丝毫看不出嘲笑的意思,而只是把它当作一位名人的风流韵事来描述的。
明朝时的日本处于什么状态?
日本当时是处于室町幕府时期。不过当时进入了南北朝时代。1392年十月,南朝的后龟山***还幸京都,向北朝的后小松***进行让国仪式,授予神器,实现两朝的合一。如此室町幕府成为支配全国的统一政权。不过没几年后,日本就进入了战国时代。室町幕府也是名存实亡了。之后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
东瀛和倭国那个形容日本比较早?
东瀛和倭国都是中国对日本的别称,历史上用来专指日本,倭国更早。倭据传代表的就是大和,有可能在汉朝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有对日本专称倭国了,这个称法不会晚于隋唐。东瀛从字面上看是指东面的岛,最初并没有专指日本,甚至崇明,台湾,渤海诸岛都有被叫过,大致在清朝末年,光绪年间,中日两国的文字交流频繁,后来更有甲午战事,在20世纪初东瀛一词逐渐固定成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人谈论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人谈论明朝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