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王修历史人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王修历史人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钟繇字帖有多少?
钟繇常见的字帖有《荐直表》、《宣示表》和《贺捷表》。这三件作品均是楷书,奠定了钟繇“楷书鼻祖”的书法地位。钟繇的楷书质朴,是由汉隶向楷书转型时期的杰出代表,己具备楷书的基本特征,还带有汉隶的明显特征,是当时楷书水平的高峰,成为当时及以后很长一个时期重多学习者临摹的法帖。
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
“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又名《戎路表》)、《调元表》《力命表》。这是现存钟繇书法艺术性最高的作品,但都不是钟繇的真迹。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说,《宣示表》是唐代所传王羲之临本。因王羲之亦为书法大家,所以他临摹钟繇的真迹非常成功,从中可以看到钟繇书法的情况。《宣示表》真迹据王羲之曾孙王僧虔《书录》说:“太傅《宣示》墨迹,为丞相始兴(王导)宝爱,丧乱狼狈,犹以此表置衣带。过江后,在右军处,右军借王修,修死,其母以其子平生所爱纳诸棺中,遂不传。所传者乃右军临本。”
《调元》《力命》《贺捷》三表,也是后人临本,但成就亦较高。《荐季直表》可信性最强,在唐宋时期由宫中收藏,周围印有唐太宗李世民“贞观”玉玺,宋徽宗赵佶“宣和”、宋高宗赵构“绍兴”,以及清高宗“乾隆真赏”等御印,说明它曾经由以上各帝御览。后几经辗转,毁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今仅存其影印件。《荐季直表》艺术成就很高,元代陆行直赞美此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为“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一妙迹”。
为什么古代臣子普遍比帝王活得久甚至能辅佐好几代皇帝?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题中现象存在,但也不能说是绝对的。
相对来说,古代帝王少,臣子数量多,容易出现有的臣子经历几代帝王的现象。像常说的三朝元老、不倒翁。
帝王当政存在这些现象:有的帝王继位时年龄不小了,没当政几年就挂了。有的当上皇帝,得病,治不了就死了,古代医疗水平有限,皇帝得了一般的病也是没办法的,只能信天由命。还有的皇帝当政没几年,王朝被推翻了或皇帝被暗杀了。
来看大臣的现象:当上大臣,只要把握好,没有太大问题,都能干一阵子,古代大臣好像没有明确退休年龄,很容易经历几个帝王统治。有的权臣甚至能废立皇帝,废立了几个皇帝,就经历了几个帝王。还有的臣子是世袭位置,很小就当上臣子,很容易经历几个帝王统治。
如果遇到高龄皇帝,臣子就不容易辅佐几代皇帝了。例如:乾隆皇帝89岁、梁武帝萧衍86岁、则天女皇82岁、高宗赵构81岁。古代讲:人到七十古来稀。遇到这几位皇帝,臣子恐怕只有辅佐一代帝王了。古代帝王平均年龄大概39岁。古代人没有现代人长寿,古代臣子平均寿命弄不准,估计也不会太高。古代臣子寿命绝对超过帝王也不一定现实,***好几代帝王也不一定会百分之百实现。
这种问题很无语的。首先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首先一个王朝他的官员数量是极其庞大的,根据《中国历代官民比例》一文中的比例,西汉1:7943;东汉1:7464;唐朝1:2947;元朝1:2613;明朝1:2299;清朝1:911;官员的数量是逐步增加的,连最早的汉朝都有着接近一万人的官员数目,清朝按照比例算有百万之多的官员。而且这些官员都是出生于不同年龄段。试问怎么比较皇帝和臣子谁活得长久?
我可以抽取一个样本,以曹魏时期的大臣和皇帝年龄做对比。其中以自然死亡,有年龄记载的人为主要样本
曹操出生于155年。66岁
荀攸出生于157年。58岁
程昱出生于141年。80岁,在曹丕时期去世。
郭嘉出生于170年。38岁
贾诩出生于147年。78岁,在曹丕时期去世。
华歆出生于157年。76岁,在曹叡时期去世。
张辽出生于169年。54岁,在曹丕时期去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王修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王修历史人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