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的叛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的叛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厚照经历的三次叛乱?
一、太监刘瑾之乱。
二、安化王朱寘鐇之乱。
三、宁王朱宸濠之乱。
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即位不久,便信用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马永成、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时称之为“八党”。悉以天下章奏付刘瑾,而刘瑾则日益诱导武宗戏玩***。在西华门别筑宫殿,造密室于两厢,称为“豹房”、“新宅”,每日游乐其中。皇帝的荒嬉无度、宦官的恣意枉为,致使原已危机四伏的社会经济不断恶化,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刘瑾伏诛后,武宗日益宠信江彬。在江彬的诱导下,武宗屡屡出巡。正德十二年八月至十四年二月,武宗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一连四次出巡。在位期间荒疏朝政,导致宗室反叛。
明朝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先后经历了哪几位皇帝,这些人都有什么关系?
弘治年袭封宁王,正德年间起兵为乱。可以说筹谋于弘治年间,起乱于正德年间。朱宸濠是弘治的皇弟,正德的皇叔。其实宁王之乱,始于靖难,当年他祖上宁王***兵权更甚朱棣。只是朱棣是篡位持牌人。最终取得胜利。朱权一直耿耿于怀。
明朝宁王叛乱是怎么回事?
正德十四年(1519),朱宸濠借口明武宗(朱厚照)***无道,集兵号十万造反,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安庆。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大败,与诸子、兄弟一起为王守仁所俘,押赴南京,又引出朱厚照再次平定“叛乱事件”,废为庶人,伏诛,史称“宁王之乱”或“宸濠之乱”。自此,宁藩被废除。
明朝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
展开全部
明朝(1368年到1644年)
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为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明朝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剿清。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于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建交。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30余年,政局动荡,使得经济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据文献记载,此三朝有官窑产品:正统三年(1438)曾禁止民窑烧造和官窑器式样相同的青花瓷器;明代景德镇瓷业“空白期”:正统十二年(1447)又有不准民窑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1451)有减饶州岁造瓷器三分之一的记载;天顺元年 (1457)曾派中官赴景德镇督烧瓷器;天顺三年(1459)又有将原定烧造13.3万余件的瓷器准减8万的命令。从上述文献记载看,这段时期不论官、民窑器都曾有烧造。但传世品中至今未见一件署年款的官窑瓷器,所见瓷器均为民窑所产,故学术界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的叛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的叛乱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