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高中数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高中数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 (医学)汤若望《时宪历》及南怀仁在钦天历法的工作 王希阐《晓庵新法》《五星行度解》 康熙五十七年成型的《皇与全览图》(第一幅全国性地图) 梅文鼎《中西数学通》 (近代数学)陈潢《陈潢河防述言》 (水利)邹伯奇“取景器”(照相机原理) 郑复光《火轮船图说》 (造船)李善兰《方圆阐幽》(微积分)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并命名元素:钾、钠、镁等 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 冯如飞机方面的成就
几何原理明代科学家是谁?
徐光启。
徐光启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像先知一样,400多年前,他就就放眼看世界,崇尚科学,学贯中西,翻译了大量西方科学著作。
徐光启在数学、农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均有研究成果。对中国科学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农政全书》《秦西水法》和他与传教士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6卷。“几何”是徐光启提出的数学名词。徐光启的“度数之学”和两部数学专著《勾股义》《测量异同》,为中国数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徐光启是上海人,他为后世的上海种下融入现代文明的基因。今年4月上海隆重纪念他们的杰出的祖先徐光启,纪念主题是“书香致远 光启世界。”
几何原理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写的,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
《几何原本》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直到20世纪初,中国废科举、兴学校,以《几何原本》为主要的初等几何学方才成为中等学校必修科目。
十二平均律最早精确高度?
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制定出十二平均律各音的准确高度的是我国明朝大音乐家朱载堉(1584年)。
十二平均律,亦称“十二等程律”,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组音(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邻两律之间的振动数之比完全相等。
十二平均律是指将八度的音程(一倍频程)按频率等比例地分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即小二度。
一个大二度则是两等份。将一个八度分成12等份有着惊人的一些凑巧。它的纯五度音程的两个音的频率比(即2 的7/12 次方)与1.5 非常接近,人耳基 本上听不出“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的五度音程的差别。
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得到广泛使用,现在的钢琴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高中数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高中数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