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的瘟疫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上的瘟疫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古代有记载的重大疫情有几次?是如何发生的?
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别严重,对人类后代的影响巨大的有:非典、鼠疫、天花、流感、霍乱、疟疾等。
①公元前430年,席卷整个雅典的瘟疫直接导致了近1/4的居民死亡的雅典大瘟疫;
②公元2世纪中期,伤寒、天花、麻疹以及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等多种瘟疫袭击了安东尼统治下的罗马帝国,估计总死亡人数高达5百万的安东尼瘟疫;
③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鼠疫,对拜占庭帝国、地中海、欧洲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查士丁尼瘟疫;
④14世纪到18世纪,肆虐欧洲三百年,死亡近两亿的欧洲黑死病;
⑤16世纪,被欧洲人带到美洲大陆上,灭绝印第安人的天花,甚至被史学家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事件;
⑥17至19世纪,肆虐美洲、非洲及少数欧洲国家长达两个世纪的黄热病,又称为“美洲瘟疫”;
⑦19世纪,曾流布世界的霍乱,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⑧1918年—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的西班牙大流感;
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后,造成俄国约300万人死亡的俄国斑疹伤寒;
崇祯时期发生过多次鼠疫,这是否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谁邀,当然会导致,但是我认为这只是导致亡国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例如蝗灾等这些显而易见的影响民生的事。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这些还不足以覆灭大明。那原因是什么呢?切以为是宿命。纵观秦朝后,或大一统时期或群雄角逐时期。那些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短不过数年,长不过近三百年,而明朝恰恰到了这个节骨眼。所以这是宿命啊。当然,我还有其他想法,奈何不想打字。欢迎一起交流。为大家奉上明朝皇帝帅照。
鼠疫究竟给北京甚至大明朝的江山带来怎样的影响?崇祯十六年京师大瘟疫,疫情很严重,夏燮《明通鉴》记载:“京师大疫,死者无算。”染病死亡之多,无法计数。《崇祯实录》又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上述官方记载说明:当时的大瘟疫,势态极其严重,北京城死亡人数之多,竟达无人收尸的境地——“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殓者”。
为何有史学家认为明朝的灭亡,是因为京师大瘟疫?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北方连年大旱连年大战,传染病爆发是迟早的事,不过在李自成打北京时瘟疫恰好暴发,所以给人直观感受是瘟疫结束了明朝,就是没瘟疫这事,明朝也会灭亡。
“明朝的灭亡是因为明朝崇祯年间的京师大瘟疫”这一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将明朝灭亡完全归于瘟疫(鼠疫)并不合理,但当时京师的这场大瘟疫确是起到了“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作用。
崇祯十六年的京师大瘟疫,疫情极严重。《明史》记载:“崇祯十六年,京师大疫,自二月至九月止。明年春,北畿、山东疫。”《明通鉴》记载:“京师大疫,死者无算。”《明崇祯实录》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崇祯十七年,天津督理军务骆养性说“昨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从这些记载我们就可以大体了解到崇祯十六年的疫情是非常严重的。而这场在京师流行了大半年的瘟疫严重消耗量大明帝国的元气,不仅仅夺去了许多百姓的性命,人员密集的大明军队更是“大疫军死者众”。瘟疫过后京城守卫军队的几万匹战马只剩下了千余,侥幸存活下来的士兵们也“衣装狼狈,等于乞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明京师守卫军队的战斗力几乎被这场瘟疫摧毁殆尽了。
而瘟疫摧毁的还不仅仅是京城百姓和士兵的性命,更重要的是已经饱经摧残的百姓活下去的勇气,士兵的士气也一并被摧毁了。瘟疫过后百姓死走逃亡,流离失所,京城几乎成了一座没有生机的“死城”。
因此,在崇祯十七年四月李自成率军攻打京城时,守城的士兵“逾五六日尚未集”,根本凑不齐人,最后连三四千宫中的太监都被赶上了城墙。而李自成的军队看到的守城明军也是“鸠形鹄面,充数而已”。所以李自成的军队只经过两天不怎么激烈的战斗就拿下了京城,崇祯连逃亡的时间都没有,只能景山上吊,明朝灭亡。
所以这次“京师大瘟疫”确实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但是这次瘟疫最多只能算是明朝灭亡的一剂强力“催化剂”,当时残破的大明王朝本身已经是行将就木了。明朝末年连年天灾人祸,加上朝廷政策和用人失当造成了内忧外患的不断积聚。百姓没活路了只能聚众造反,信仰希望没有了谁也不愿意舍身守城抵御外敌。人心向背才是大明王朝覆灭的根本所在。
谢谢邀请。
确实有史学家认为明朝的灭亡是因为鼠疫,但不是所谓的“京师大瘟疫”。我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说法的来源,和史学家所认为的鼠疫是怎么灭亡明朝的过程。
首先这说法出自中国著名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的教授曹树基的论文《鼠疫流行和华北社会的变迁》,曹树基教授通过研究明朝末年的地方志,例如《山西通志》,《潞安府志》逐渐发现了从崇祯八年到崇祯十七年之间,从山西的兴县爆发的鼠疫从山西蔓延至陕西,河北,河南等地,最后传播到了京师。按照研究的数据,这次的鼠疫在陕西,河北,山西至少造成了500万人的死亡。尤其是作为北京的守卫力量的京师三大营,在这次鼠疫的爆发中死伤惨重,几乎死亡一大半。
据《崇祯实录》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京军三大营的军队因为鼠疫死亡过多,正所谓“大疫军死者众”,京军的2.7万匹战马,也只有1千匹可以骑乘,京军已彻底失去野战能力。北京内外城墙15.4万个垛口,只能由5万名羸弱士兵据守,而当李自成攻打北京时,京城里能够凑齐的士兵不到一万人。如此兵力自然不可能阻挡李自成的大军,所以明朝的灭亡已经是注定的。
鼠疫是一种传染极快的烈***,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它的潜伏期十分短,腺型鼠疫的潜伏期为2—8日,而肺型鼠疫为数小时—3日。两种鼠疫中,以腺型最为常见。腺鼠疫的症状主要是急起寒战、高热、头痛、全身疼痛,偶有呕吐、瘀斑、出血。发病间有淋巴组织肿大症状,其部位多在颈部和腋下。一般说来,腺鼠疫的病死率约为30—70%,肺鼠疫的病死率高达90%以上。此外,还有败血型鼠疫,病死率几达100%。
按照曹教授的推断,明末鼠疫的来源很有可能是乌兰察布高原长爪鼠鼠疫疫源地,而明朝年间,有大量的汉人逃往蒙古,其中以嘉靖年白莲***赵全最为著名,这些来到蒙古之后,开垦土地,自然和长爪沙鼠接触逐渐增多,最终鼠疫爆发。从山西延绵至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这场鼠疫使得明朝的人口大幅度减少,甚至有人说李自成大军前往山海关时也感染鼠疫, 最终失败。
这就是明末鼠疫的大致过程和发展形势,但是我想说的是明朝的灭亡是多方面的因素,也许鼠疫只是其中一种。
闯王李自成在进军北京城的时候发了个檄文,其中就有一句:“嗟尔明朝,气数尽矣!”
说“明朝亡于大瘟疫”确实看到了这次鼠疫带来的巨大危害,当时不仅北京城的守军遭受近一半的损失,以致最后对李自成的农民军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而且,它更是一次长期的生态灾难。对普通百姓来说受灾严重,延续了很长时间,导致从北到南,人口凋零,十室九空,流民四起,无法生存和生产的人们只能加入逃灾或是造反的队伍,扑灭的农民起义,一次又一次死灰复燃,可见它更是一次国家失去正常运作和管理能力的结果。
追根溯源,还在于明朝后期在统治基础上的国家动员能力和控制力的缺失。
可以说,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从内部来说,国家财政原本在张居正改革后,一度向好,但是耐不住权贵和地方的势力的反扑,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税收严重,官僚***,国家的财政危机日甚一日。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当时明朝***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局面。一直以来,北方的后金,也就是从努尔哈赤开始,就不断加大对明朝的侵袭,一直在消耗着大明的财政基础和军事实力。
随着北方的军事行动加深,明军在不断投入最强大的军队和最大的财政支出。而且,虽然不断更换将领,调遣军队,但是由于包括萨尔浒之战等先后的作战失利,明朝对北方的控制力不断减弱,只是在孙承宗、袁崇焕等关宁铁骑的支撑下,勉强保住了山海关防线。
如果此时明朝只是针对这一外患,对内能休养生息,改善财政,君臣用命,编练新军,那还能与后金周旋,不至于动摇国本。但连年征战,加上历史上有名的小冰期,导致草原生态恶化,老鼠离开原本的草原,跟随暖湿气候南移,导致一种致命的细菌传播到人体,而流动的人口又加强了这种鼠疫的泛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的瘟疫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的瘟疫明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