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的军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的军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初期东北三省种植哪些粮食作物?
现在,东北三省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大豆、玉米、小麦、水稻、高粱、马铃薯等。而在明朝初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和甘薯等薯类还没有传入我国,只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才由传教士利玛窦从欧洲带到中国。至于大规模的水稻种植,更是近几十年的事。所以,明朝初期东三省种植的粮食作物只有豆类(菽)小麦、黄米(黍)谷子(稷)等。
银两火耗和淋尖踢斛是?
淋尖踢斛也称“脚踢淋尖”。明朝时期,老百姓交纳粮食时,官府用个大斛做量器,百姓将粮食放进斛里,再称重,计算自己完成的粮食份额。谷堆要按尖堆型装起来,会有一部分超出斛壁,然后由仓斗级用脚踢上几脚。这溢出来的谷物,据说是弥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损耗用的,不许纳粮人扫回去。其实一向都由官府留下按职务高低、亲疏关系等私分了。
“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清初的官员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虽然顺治、康熙年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认了。
古代粮仓里面一般都是存放什么粮食?
中国古代有句名言,叫做“国家大本,食足为先”。其实,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是古今中外无不重视的大事。当然,解决粮食问题除了要做到广种多收之外,更重要的是解决粮食的贸易和储备问题。中国粮食贸易和储备的历史十分悠久。
而要弄清楚古代粮仓存放什么粮食,需要先弄清楚我国古代粮食的演变历程。目前粮仓里面主要存放的小麦、稻谷和玉米,其实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是主要的口粮品种,比如玉米就是明朝以后才传入国内的。
早在西周以前,中国粮食品种以黍、稷为主,其他粮食品种不占主要地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五谷的概念,表明当时粮食作物的品种初步有了定型,主要粮食品种有:粟、菽、黍、稻、小麦、大麦、麻七种。
秦汉时期粮食结构有所变化,主要粮食品种有:粟、稻、小麦、大麦、大黍、粱、大豆。东汉魏晋南北朝粮食品种的顺序是:谷、黍、粱、大豆、小豆、***、大麦、小麦、水稻、早稻。这一时期由于石磨的推广,可以把麦子磨成面粉,这一饮食史上的技术进步,也促进了小麦生产的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主要粮食品种的顺序是:稻、粟、麦;宋元时期,稻麦两熟制逐步形成,双季稻得到推广;明清两朝,水稻更加发展,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同时,玉米、甘薯、土豆从国外引进,更加丰富了粮食品种。当时主要的粮食品种是:水稻、小麦、谷子、玉米、豆类。
从这个演变历程来看,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现在所谓的杂粮品种就是古代的主要口粮,比如当前名噪天下的秦军硬实力的一个表现,就是粟米成山。而且从先秦开始直到宋代,小米都是绝对的军用主食。
古代军粮怎么配置?蔬菜不保鲜天天吃干馒头不生病么?
下面我以我所掌握的知识试着回答一下:
一、古代军粮怎么配置。据记载,古代军粮配置并没有一定之规,因为古时交通运输很困难,几乎都是以人、畜为搬运工具,跋山涉水,栉风沐雨,所以大多时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
比如在南方是稻米,在北方是小米、大豆,而游牧民族则是牛羊奶酪,而且分量也是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有则多吃,无则少吃,实在沒有就吃树皮野草一切可找到的东西。
二、关于蔬菜。至少到清代,还没有关于军队军粮配蔬菜的记录,我想以前的军队是不会标配蔬菜的。首先不好保存,很容易腐烂。其次不好***购,古时并不大规模种植。再次蔬菜分量太大,不好运送。最后蔬菜也不好加工,油盐酱醋也不好带。
或许军官偶尔有条件吃疏菜,大部分军人还是以果腹为幸,能吃上腌菜咸肉就不错了。比如金华火腿,据说就是宋朝抗金名将宗泽发明的。
三、没有馒头。小麦虽然流入我国很久,但在内地普及种植却不早,大约在汉以后吧?《三国志》曾有诸葛亮打跑敌人后,大芟刈其麦的记载。东晋《晋书·桓温传》也有这样记录:“(桓)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
虽然有麦,但当时的军粮还是以小米(粟)为主,麦子不常用。因为古时军中加工食物方法主要是煮或烤,小米可煮成粥,也可做成干饭。而麦子煮熟后,很粘牙,不好吃,产量也不高。
再说,行军打仗不能背着磨,所以也沒有面粉去发面蒸馒头,只能简单地把粮食破碎后,再煮或炒熟而食。但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战争一开始也会有不同种类的饼可吃的。
南方就好的多,比如南陈时,陈霸先就用大米做成饭团,里面裹上鸭肉,土兵吃了勇气大增,一鼓作气把北齐的军队打败了。
所以我认为,古时军队不会为天天只吃馒头而发愁,倒是会为经常吃不到干粮而着急。
夏商时,军队粮食的解决方法以掠夺为主。大多数人民还习惯于畜牧***生活,因此,征战中的食物肉类占较大比例。西周、春秋战国时,农业生产日益重要,出现较稳定的农业生产部门乃至有了劳役服务性质的井田制,因此,军队食物中谷物的比重逐渐增大。 秦汉时,有专门机构和人——大司农,负责军用粮饷。
汉朝担保以农为本,发展生产,朝廷修建了许多粮仓屯积粮食。而且,军队中也出现了军屯,即由驻军屯田自给。因此,军队口粮以谷物为主。除谷物外,士卒的食盐也由国家供给。据史料记载,士卒每人每月配给食盐3升。 秦汉以后,农业社会中以农为本的思想始终未曾动摇,谷物成了军队中的主要食粮。
至元代,蒙古本是一个游牧民族,在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军队,几乎没有屯田,其军队的粮秣军需多依赖对外掠夺来补充。其掠夺到的骆驼、牛羊、马畜均可充当军队粮食。到窝阔台时期,耶律楚材改定赋税制度,对中原人民实行科税,并鼓励屯田以应对不断扩大的战争。
谷物也渐渐取代肉类成为军队的军粮。之后的明、清,军队的食粮仍以谷物为主。 此外,蔬菜之类的也会有配给,但不多,也没有定例,属于有或方便的话就给,如果在一些运输不方便和农耕落后的地方,由于保鲜技术的落后,就很难得到蔬菜水果之类的东西,即便有,也是供给那些较高级将领。
天天吃干馒头,不吃蔬菜,肯定会营养物质失衡,影响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长时间肯定会生病,关键士兵也不傻,他们也会想法的[呲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的军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的军粮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