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皇帝历史论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皇帝历史论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果历史多给建文帝20年的时间,明朝的发展趋势将是怎样?
多给建文20年,也得看建文自己会不会“作”。这20年原本就是攥在他自己手上的。前有汉景帝的前车,他不读历史,不做准备,就知道“作”,那能怪谁。后面的康熙就做的比他好。还是那句话“天作孽,尚可逃。自作孽,不可活”。
如果建文帝还在位,有可能再造一个时代繁荣哦,建文帝的政治改革太操之过急了,动了贵族利益,这和当年景帝削王有点像,最后导致七国之乱,景帝已经在位多时处理问题已经老道,但建文帝刚上位就搞改革,何况其继位本身也有争议,支持者就不多,失败也就必然。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有一个朋友学位论文写的《建文改制研究》。在当下,这种系统性的成果还是不多的。
这里就依据该论文,谈下建文与永乐朝的历史走向。
“自古得天下之正,唯汉与明”。更深入言,汉高祖对时代的妥协远远高于明太祖,明太祖基本都是在驾驭与改变时代。
这一切做的都很任性,这也是上田信在《海与帝国》中评价“恣意的王朝”。
这是一个近乎理想的国家状态。他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战争打出来的天下,然后又依据战时军事管理体验来治理天下,加上儒家观念的诠释就显得理想主义了。(是不是似曾相识)。
这种军事化的国家治理自然不会持续太久,到了朱元璋晚年,已经在调整着。
(明朝大兵)
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这是古训。
你当明君,无可厚非,讲仁义,也是应有之道。但是下面偏偏全是一帮子只会读书不知俗物的人,就是死路一条。
身为帝王,又不是开国之祖,你不需要有多谋略,多勇敢,多聪慧,你只需一样儿,会用人,能用住人!
再看看他下面的那些人,只懂圣贤之道,只知空喊口号,只知道德大义,有个鸟用?连一个削藩都弄得***人怨,这就是臣子的无能!
老朱的意思,是让你徐徐图之,温水煮青蛙,你下面的人倒好,活活把人给逼死,还强辞多理,煞有其事,这明明就是把一***的把柄送到人手里的节奏。
如果朱棣失败,那么,国无良将可御蒙元。毕竟他下面的能打架的屈指可数,懂得与蒙元厮杀的更是寥寥无几。战乱之忧,会持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如果建文为帝,那么,肯定大权旁落,一两个只知道读孔孟之书的人掌握大权,满口仁义道德,不知民生,不晓进退,不懂妥协,一遇到事情空有一腔正义,有个屁用?
如果建文为帝,那么,贪腐横行,脱实向虚,大臣拉党结派,争锋斗角,事事古法,物物圣贤,若无外敌,则腐朽滋生,若有外敌,则国将不国。
建文能拿得出手的,只有”仁“,可是我们评选的是皇帝,不是君子。我们要的是政治家,而不是妈保男。
所以,庆幸吧。
康熙对于前明的反思,一篇《过金陵论》的总结,思考出了怎样的境界?
康熙23年,即公元1684年,康熙南巡,第一次到了南京,随后去拜访了明孝陵,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礼数非常周到,规格高于一般的祭祀,当时的汉人看到了康熙这么虔诚拜访明孝陵很感动。
但康熙觉得,做的还不够,于是就作了这篇过金陵论。
核心思想大概是说,明太祖老朱家,布衣出身,但是建立如此伟业,长达276年,顺应天时,了不起。
但是现在我玄烨站在这里感受到的是满目苍凉,断壁残垣,一个朝代就此陨落。
我觉得康熙言下之意有两层。
第一是,明朝很了不得,牛叉,承认了明朝的正统地位,我很倾佩。
第二是,你看,明朝当年如此繁华,今天也断壁残垣,问题出在哪呢。
以此反思己身,别看现在大清朝江山稳固,而又能存活多久呢,一定要励精图治,要不然若干年后,也不过就是如此。
清朝史事言史堂来回答;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六次南巡,六次祭奠明孝陵,一直被世人传为佳话。 康熙六扫朱元璋之墓,一方面:说明康熙乃至满清认可朱元璋对明朝两百多年的江山,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对历史有重要的贡献。
另外一方面,康熙作为千古一帝不凡的胸怀、过人的气度以及谋略也显露无疑。康熙初次南巡时,满清入关不过二十年。满汉的矛盾依旧突出。通过为***皇帝扫墓,表示满汉一家,拉拢***,这也是康熙稳定统治的权谋之术。
《过陵陵论》发表在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第三次南巡期间。当时康熙路过明故宫,看到当时的南京明故宫因荒废日久,昔日辉煌的殿宇已茫然无存,树荆遍地,荒芜破败。康熙驻足良久,作为一个有野心的皇帝,看到前朝宫殿如此模样,感慨良多。因此作《过金陵论》。
“万历之后,政事渐弛,宦寺朋党,交相构陷。门户日分而士气流漓,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众,手燕京,宗社不守;马、阮以嚣伪之级没,托名恢复,仅快私仇。使明艰难创造之基业,未三百年而为丘墟,良可悲夫!”摘取自康熙《过金陵论》。
康熙作此文主要是反省了明灭的原因:皇帝不务政事,而且自万历以后皇帝多昏庸,以至于皇权不保。皇权得不到保证的根本就是党争,当时的党争严重摧毁了明朝的方方面面,导致明朝陷入积重难返的地步。官员争斗,***,导致民不聊生,以至于明灭农民起义四起,直到被李自成灭国。
最后的结尾为充满了危机感,感慨明朝创立之初的艰难,可是未到三百年就变成了眼前的一堆废墟。
康熙皇帝地下有知的话,大概也没想到?他总结的原因都没有出现在清朝上。清朝皇权达到巅峰,也再无乱国党争。可国祚也无三百年。
我是言史堂,专注清朝史事,如果朋友喜欢作者写的文字,欢迎点赞,关注以及评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皇帝历史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皇帝历史论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