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的军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的军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明朝的团军有什么来历?
卢象升的军团,是明末最强的军队之一,由于都是老乡、朋友、兄弟、家人等等,往往一个人战死,就可以激发大部分人的愤怒,所以战斗精神极强,一旦遇上敌人,就紧紧咬住打到底。不脱层皮没法跑。但是如果只要有一个人逃跑,就会有很多人逃跑,导致战斗溃败,如后期的曾国藩部队。 中文名 天雄军 组建人 卢象昇 组建时期 明末崇祯年间 军队特点 以亲戚关系为基础,团结紧密 简介 然而卢象升的军队却没有这个顾虑,因为卢象升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有次军队缺粮,士兵三天没吃饭,卢象升同样三天没吃饭,甚至连水都不喝:“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 因此总体战斗能力很强大,当时人称“天雄军” 卢象升 战绩 这支精锐之师由卢象升组建,两千的天雄军击败上万的重甲骑兵(高迎祥军)。 卢象升 用强弩的天雄军,杀死重甲骑兵千余人(高迎祥军)。在确山再次击败高迎祥军。 高迎祥攻击南京,攻击失利,转战滁州,天雄军将其击溃,追出五十余里。 天雄军兵士
《大明风华》中出现了关宁铁骑,可关宁铁骑不是明末组建的吗?这支军队立过什么战功?
关宁铁骑,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就是山海关,宁远一线组建起来的骑兵部队。以辽人守辽土,抵御后金的进攻。
关宁铁骑的建立主要也就是为了防备后金,而在永乐年间,很明显,关宁铁骑并没有出场的机会,时代不一样,但在《大明风华》中却又的确冒出来个关宁铁骑,不是因为历史出现了问题,而是因为这部剧在这些细节上的确有些偏颇。
明朝末期,袁崇焕就对阵后金军队这一问题,设想过以江南之兵对抗后金的结局,江南之兵孱弱,若用江南之兵对抗后金军队,自然败多胜少,若是直接就地取材,任用辽民,那么对抗后金的胜算就大了很多。
况且,辽人大多善骑射,辽人守辽土,本就是最好的决定,于是乎,袁崇焕与孙崇宗开始筹划从辽民中抽选精兵组建强军。
袁崇焕的这支骑兵,人数不多,但却足够精锐,能够与后金骑兵相争而不落下风,这支部队被后世人称为关宁铁骑,这也是最初的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作为大明朝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在抗击后金的战场上曾有过亮眼的表现。等到后来北京面临皇太极包围的窘境,而这时候袁崇焕也已经北崇祯皇帝以通敌罪名压入大牢,即使如此,关宁军依旧大放异彩。
彼时的北京城,已无再战之兵,为了保护北京城,崇祯皇帝下令让祖大寿带领关宁铁骑进京勤王,危急时刻,祖大寿却对军令置若罔闻,还是后来崇祯让大牢中的袁崇焕手书一封,要求祖大寿带兵勤王,才最终保住了北京,不仅仅是保住了北京,更是将关内四城全部收复,史称“遵永大捷”。
虽然关宁铁骑曾经在战场上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崇祯皇帝却也因此更为惧怕关宁铁骑,此战之后,崇祯将袁崇焕直接凌迟处死。
此后,关宁铁骑不再是过去的关宁铁骑,而是被崇祯皇帝一分为三,祖大寿占其一,吴三桂占其一,最后一部分则用来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
当然,本来人数就不多的关宁铁骑,在被崇祯皇帝分割之后实力更加孱弱,被调往关内镇压起义的关宁铁骑,不用说,肯定是要被堆死的,而祖大寿也在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中失败,祖大寿的那一部分关宁铁骑也消失了,此后,只剩下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
谢谢悟空邀请!
其实历史并没有“关宁铁骑”的正式称呼,这是后世对这支抗清部队的一个称呼罢了。传统上,关宁铁骑是指明朝末年驻守在山海关宁一线的祖大寿所部,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秦兵、卢象升的天雄军并称为三大军。既然是明末才出现的部队,那么出现在以明朝前期为故事背景的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明显是不对的。
关宁铁骑的由来
《明季北略》中明文提到,三桂手下有“关宁铁骑”数千,皆敢战,建州为之惧。
吴甡 《柴庵疏集》卷十四 抚晋:“逆贼攻陷昌平乘援兵未集肆掠无忌。今关宁铁骑宣云健丁渐次云集矣。”
王家彦 《王忠端公文集》 卷四:“关宁鐡骑素为敌惮祖大夀新膺提督之命成师而出。”
关于“关宁铁骑”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由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时蓟辽总督孙承宗组建,另一种说法是认为由明末抗清名将祖大寿所建。个人认为关宁铁骑是从孙承宗开始筹备,后期经过袁崇焕的补充,最后由祖大寿组建成型。为什么呢?
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努尔哈赤率军进攻辽东,沈阳、辽阳先后被攻陷,辽东经略袁应泰畏罪***,不久努尔哈尔围攻广宁,巡抚王化贞弃城逃跑,时任辽东经略熊廷弼也一同逃回了关内,明熹宗朱由校随即任命自己的恩师孙承宗为兵部尚书统筹辽东防御,孙承宗***用袁崇焕的建议从山海关护关官兵中抽调三千人前去驻守防御空虚的宁远。令杨应乾就地招募辽人补充宁远兵力,李秉诚负责训练部队。后***取袁崇焕建议,令祖大寿负责加固宁远城,并由袁崇焕满桂驻守,继而,袁崇焕开始整顿宁远守军,并重新加固城墙,而此时祖大寿一直在袁崇焕麾下,而且屡建奇功,很受袁崇焕赏识,常常被委以重任。所以真正将所谓的关宁铁骑组建起来的应该是祖大寿,而孙承宪和袁崇焕只是起到了统筹准备的作用。关宁铁骑的战绩
天启七年(1627年)宁锦之战。当时刚刚继承努尔哈赤汗位的皇太极以给父亲报仇为名率兵围攻锦州和宁远,意图破坏袁崇焕辽东防御***。袁崇焕令尤世禄、祖大寿统率精骑四千,绕到皇太极大军背后偷袭,并令水师东出相牵制,尤世禄、祖大寿刚要率兵出发,皇太极的大军就已兵临宁远城下。袁崇焕在城内指挥众将士奋战,用大炮猛轰前来围攻的皇太极大军。此时尤世禄、祖大寿等率四千铁骑在城外与清军殊死搏斗,皇太极见久攻不下,就就撤***而攻打锦州,锦州一战皇太极损兵折将无数,最终以失败告终。此战,关宁铁骑名声大噪。
崇祯二年(1629年)己巳之变。皇太极久攻关宁不下,一时间无法突破明军的辽东防线,皇太极转而率军绕道蒙古突入内地,兵临大明国都北京城下,京城告急,崇祯帝急招各镇兵马进京勤王,袁崇焕亲率祖大寿、何可纲统领九千骑兵,迅速入关,在广渠门外与清军遭遇,关宁铁骑再显雄风,面对袁崇焕所部的强大攻势,清军节节败退,京城危机随解。崇祯三年(1630年)遵永大捷。己巳之变袁崇焕被奸臣陷害身亡,崇祯帝重新启用孙承宗为兵部尚书督理军务,趁后金对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的换防之机,派山西总兵马世龙、锦州总兵祖大寿、山东总兵杨绍基率军围攻滦州,并进而迅速收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祖大寿率领的关宁铁骑再一次威名大震。
帮清廷平定中原,助吴三桂反清复明。袁崇焕被处死后,不久祖大寿兵败投降,关宁铁骑从此一分为三,一部分跟随祖大寿投降清廷,其中大部分划归吴三桂指挥,另小一部分则被崇祯调入关内,镇压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而吴三桂所统领的关宁铁骑在吴三桂降清后,帮助清军占领了北京,又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彻底击败农民军肃清中原,帮助清廷统一全国。随后又协助吴三桂起兵反清,并迅速占领大清半壁江山,几乎将清朝推翻,剿灭吴三桂,清朝大概丧失了至少50万军队。
随着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被平息,曾经威名赫赫的关宁铁骑终于在炮火硝烟中归于沉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的军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的军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