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科书如何记载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教科书如何记载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明朝历史教科书?
答是《四书章句集注》,这部书是明清八股取士的核心教材,《四书章句集注》的作者就是南宋大儒朱熹,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在北宋程颐时代获得较大发展,传承到朱熹手中,朱熹将其发扬光大。
朱熹是一个天才学者,他十九岁便中了进士,对于儒教经典烂熟于胸,融会贯通。
为什么教材很少有明朝的诗?
可能是唐诗宋词,太过辉煌了吧,到了明朝,诗词已经不是社会主流。明朝人写小说的人开始增多,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杨家府演义等,都是明朝人的杰作。
明朝虽然写诗的人也很多,包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有诗作流传。但还是没法超越辉煌的唐诗宋词。
后人总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每个朝代都有个性文化的闪光点。
明朝基本是***,戏曲的盛行时期,诗逐渐衰退,诗作少,佳作更少,所以教材很少见。明朝文学体裁***很有名气。佳作很多,出现了很多文学名著。比如象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等。其它佳作还有《三言二拍》,《金瓶梅》,《封神演义》。可以说明朝的***很盛行。
有谁看过全套的《明朝那些事儿》?
我看了不止一遍,电子书版的看了三遍,我儿子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又给他买了《明朝那些事儿》印刷版的一套九本,我又看了一遍,我儿子现在上初二,现在在放寒***,正在看第三遍《明朝那些事儿》。
全套的巜明朝那些事儿》自以我买回来后我儿子从头到尾看了三遍,他觉得太好看了,整套被看了几遍不够,还时不时放一本卫生间,上厕所了再顺便看看。现在特喜欢研究明史,最喜欢张居正。明朝三百年可以给你一直不停讲。
目前还没有看完全套,看到万历皇帝那儿,但《明朝那些事儿》是我目前看过最好看,最有趣的历史读物。所以来分享一下我的有感。
《明朝那些事儿》中的明朝不像教科书里的明朝那样极度专制,非常黑暗。相反是一个开明、可爱的明朝。在明朝皇帝也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言官看不下去就开骂,奏折一本一本地上,战斗力极强,还不怕革职,哪怕被革职,说起来还光荣,“老子以前骂过皇帝”。内阁首辅可以封还皇帝旨意,再不行还可以内阁成员全体辞职威胁皇帝,看你光杆司令怎么办。
都说明朝八股取士,这样选出来的官员都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但在《明朝那些事儿》中的士大夫都不是这样啊。三杨内阁、两袖清风,赢得北京保卫战的于谦、十三岁中举的杨廷和、“知行合一”的王阳明、最会混,最能忍的徐阶、四方敬仰的太岳相公、和稀泥的申时行……哪个是书呆子啊!个个都是饱读诗书,鬼马精灵,工于心计的治国安邦的贤臣。连认死理,比较呆板的海瑞海清天,打了胡宗宪的儿子,紧紧写了一封信,就让胡宗宪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吞,吃了亏还不敢说。明朝的官书呆子是做不了的!
《明朝那些事儿》让我看到了不同于教科书的明朝。
《明朝那些事儿》全套书从头到尾看过二遍,作者明月写的这套书用白话写成,通俗易懂,大开眼界,从太祖朱元璋写到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结束了明朝十六帝,共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终结了。
在有些中学历史教科书上为什么没有王莽夺权和明代的土木堡之变?
第一,因为初中学生,语数外才是学习重点,历史本来就不是主课。高中历史则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理科生基本不学习古代史。现在小学干脆不学习历史了。
第二,历史是一个很小众的东西。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几乎所有女生,对于历史都没什么兴趣,学习历史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就是负担。他们能搞明白汉朝和唐朝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已经是历史课上没有开小差了,你还想让他们知道更详细的东西?!更何况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学习中国古代史在以后的生活中几乎用不到。你知道土木堡之变并不能让你挣钱更多,或者让你的业绩更亮丽,或者能解决生产难题。
第三,现在教育不断要减负,不断要减轻学生压力;
第四,历史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偏向于文化和科技史,减少军事和政治史。
所以很多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都是浅尝辄止。对于细节基本略过。像王莽夺权、土木堡之变这些内容,如果历史课本上不讲的话,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课后自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不强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科书如何记载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科书如何记载明朝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