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武周洛阳历史,武周时期的洛阳

kodinid 2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武周洛阳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武周洛阳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武则天洛阳建都典故?
  2. 洛阳十三朝编年史?
  3. 唐朝与洛阳有什么关系?
  4. 洛阳十三朝古都?

武则天洛阳建都典故

唐初定都长安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以洛阳为东都。此后高宗频繁往返于两都之间,以住洛阳为主,直至在洛阳病死。武则天称制后,于光宅元年(684年)迁都洛阳。她掌权期间,除了长安元年(701年)十月至长安三年(703年)十月住在长安外,一直居住在洛阳。武则天为何选择洛阳作为武周的政治中心。

《神探狄仁杰》中《蛇灵》一段,其中关于“河神献碑”一事,确实是神来之笔。剧中袁天罡利用日全食洛河水涨潮之机,想谋杀掉武则天和满朝文武大臣,以达到夺取天下的目的。为此袁天罡利用“河神献碑”“天降祥瑞”来劝诱武则天迁都洛阳。

唐朝武周洛阳历史,武周时期的洛阳-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洛阳十三朝编年史?

洛阳自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 名称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时间

夏 都城 偃师二里头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商 都城 偃师尸乡沟 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

唐朝武周洛阳历史,武周时期的洛阳-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周 都城 瀍河两岸 前1046年—前771年(成周)

东周 都城 王城,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东汉 都城 汉魏故城 ,共12帝 25年—190年

唐朝武周洛阳历史,武周时期的洛阳-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曹魏 洛阳 汉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西晋 洛阳 汉魏故城 武帝至怀帝,共3帝 265年—312年

北魏 洛阳 汉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隋朝 东都 隋唐故城 炀帝、恭帝 606年—618年

唐朝与洛阳有什么关系?

洛阳是唐朝的都城。

武则天专政,长驻洛阳,于684年九月改东都为神都,另派官留守长安。690年,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反叛,废唐睿宗,继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降李旦为皇嗣,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

自684年至706年,洛阳作为事实上的首都二十二年。

883年四月,唐军收复长安,随后收复洛阳。904年正月,唐昭宗迁都洛阳,至907年四月唐亡,洛阳为首都三年。

洛阳十三朝古都

第一个在洛阳建都的是夏朝。

第二个在洛阳建都的是商朝

第三个在洛阳建都的是东周。

第四个在洛阳建都的是东汉。

第五个在洛阳建都的是魏。

第六个在洛阳建都的是西晋。

第七个在洛阳建都的是北魏。

第八个在洛阳建都的是隋朝。

第九个在洛阳建都的是唐朝。

第十个在洛阳建都的是武周。

1、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2、洛阳市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

3、洛阳市位于豫西地区与东秦岭褶皱系,地势西高东低,有伏牛、外方、熊耳及崤山四大山脉。伏牛山自西南横贯南部,外方山为东南屏障,熊耳山自西南斜贯中部伸向东北,崤山位于西部。

4、洛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2-24.6度,无霜期210天以上,年降水量528-800毫米,年日照为2200-2300小时,年均湿度60-70%。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满、雹、暴雨、干热风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武周洛阳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武周洛阳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洛阳 建都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