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戚继光历史背景简介,明朝戚继光历史背景简介资料

kodinid 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继光历史背景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戚继光历史背景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如何评价传奇的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
  2. 戚继光是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请问是不是只有长子才能继承?戚升官后,这个职位谁来做?

如何评价传奇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的光辉事迹,我们从小就在书本上见过。戚继光无疑是万历时最有才能的将领,后来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的时候,和张居正关系密切的戚继光就被革职了。不过在此之前,戚继光的功绩和荣誉,在当时时代,都是非常辉煌的。握有一省的兵权(在此之前,当朝从未有过),官至总兵。

要评价戚继光,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时代背景。

明朝戚继光历史背景简介,明朝戚继光历史背景简介资料-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时文官集团的施政原则是各方势力平衡为大,力量不是权威的标准。如果到了要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会认为这是他们施政失败的象征,所以他们大多走的是中庸之道。但是武将不同,他们走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风格路线。所以,即使武将有了军功,文官在骨子里也是瞧不上这些人的,说是将领的军功还抵不过文官的一篇精彩的文章。由此可见一斑。

再者,当时军队的管理上也到处体现的是重文轻武的风气。具体的比如,军队的组织、军饷和后勤等的管理是归文官的。军人退伍后也没有安置的***,他们退伍后,就成了无业游民,因为社会整个风气都是重文轻武的,这些士兵退伍后会发现社会上的人们都是之乎者也的讲话方式,他们也适应不了,军队里学到的技术也没有用武之地。总之,人事任免、后勤补给、交通等各项军政方面的权力,全在文官手上。这也正是文官集团这么设计军事体制的目的,不让掌握兵权的人有运筹帷幄的才能嘛。

当时东南沿海深受倭寇的骚扰。倭寇们到处杀烧抢夺,沿海的人们深受其苦。有一个记载,说是有队50-60人的倭寇,一路越过杭州、经过安徽,围绕南京兜里一大圈,然后到宜兴,最后退回武进,虽然最后被歼灭,但是被他们杀的人竟有4000多人,而当时陪都南京有12万驻军,这样的军事行动,也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明朝戚继光历史背景简介,明朝戚继光历史背景简介资料-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戚继光是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请问是不是只有长子才能继承?戚升官后,这个职位谁来做?

明代实行军官同职位世袭。当然只能是可承袭的职位。如都指挥使就不是袭职,都指挥同知则可袭。军官职升至高一职,后辈袭高职,原军职被其他有功军官升任。一般是嫡长子先袭。当然要身体能应付军营生活。通过骑射等技能测试方可正式成为军官。军官无子,兄弟择承。胞兄弟,堂族兄弟中择。军官族户不能轻易脱籍。

对于戚继光这样的军户家庭而言,“世袭的登州卫指挥佥事”就是一份祖传的固定工作。


虽然这只是个四品官,而且武将见文官矮***。在明朝人的眼里,跟七品知县差不多。但是一般而言只要大明朝不倒台,戚家男丁不绝,登州卫指挥佥事就是戚家人事业的起点。以后只要不犯事,混得再惨,基本上职位都不会低于登州卫指挥佥事这个四品武官职位。

明朝戚继光历史背景简介,明朝戚继光历史背景简介资料-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比如,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最初也是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然后一步步官至大宁都指挥使,神机营副将(正三品)。


戚继光自己16岁的时候父亲死了,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便也就嗣职指挥佥事。(虽然他父亲戚景通生前的职位已经远远高于这个职位,但是,戚继光能够直接承袭的,也只能从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后来运气好,考中武举人。然后就做过山东都指挥使司的佥事,负责“备倭”。调到浙江以后,升到参将,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消灭倭寇后升为都督同知,蓟州总兵(正一品),“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官就越做越大,也越来越有名气。


而且一般由于家里的儿子比较多,而且嫡庶有别,所以通常会由嫡长子继承这个职位。

比如戚继光的长子戚祚国也是继承了祖上的职位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凭着努力,升济南府掌印都司的。


如果嫡长子不幸夭折了,可以把这个名额转让给次子。当然如果这一家没有男丁了,通常为了不浪费这个名额,会从宗族里过继一个男丁来继承这个职位。

比如大家熟悉的毛文龙就是过继给辽东鞍山的伯父毛得春为嗣子,承袭毛得春家世袭的百户。比戚继光家的指挥佥事低了4个等级。


而明军之所以可以支撑这种世官制度,是因为有“军屯”,自给自足。但是到了明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世并制度的生存基础就遭到了破坏,因为领不到足额军饷,而使得卫所的世兵军户大量逃亡。朝廷就不得不实施募兵制以弥补兵额不足。即便人数足额的军队,战斗力也实在堪忧。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嘉靖38年(1559年),“戚家军”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4000人,主力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

此后武将们的部曲家丁就一发不可收拾。到了明末,明朝廷最有战斗力的3支部队,关宁铁骑、天雄军、秦兵都不是世兵制度下的部队。

世界国历史上都出现过世袭制度。中国古代世袭制度,每个时期也有变化。

1、秦代前,是世卿世禄制度,即天子、君候,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世世代代世袭,无次数、代数限制。只要不亡国、不造反或别人抢走。

2、秦代,各级官职由中央任命。有些官职的委任也长时间集中某一个家族,就是几代人任同一官职,但不属于世袭,中央需要可以随时调动。

3、汉代,起初功臣王侯也是无次数世袭,可是由于政治权利争夺利害、以及七王之乱后,许多王候被削去。王候封地特权慢慢减弱。

4、魏晋世袭分世袭罔替和世袭两种。世袭罔替的次数无限、代代相传,但只承袭爵位,不承袭官位;例如司马炎称帝,封的陈留王曹奂及后代,比司马家的晋代国祚还长。世袭,则规定次数、每承袭一次、爵位低一级。

5、唐宋,爵位大多不能世袭,是一代终身制贵族。例如水浒中的柴进,不是王侯,但是周世宗嫡派子孙,家中有太祖皇帝御赐丹书铁券,享有很多特权。

6、明代,皇族封爵,是世袭罔替,初年朱姓王都是实权王,有封地、有兵马、负责管理一方。燕王朱棣夺位、以及朱棣儿子造反之后,所有王爷被取消了兵马、封地、卫队,仅剩王爷凭证领津贴,从而成为“闲王”。

明朝公、侯、伯世袭,原有爵位低一级。其他官职世袭,不降低,都与“闲王”一样,无权无职,只依据级别享受相应待遇。其他特权包含缴纳税费、以及因根正苗红,孩子仕途有照顾、官员选拔有优待等。

7、清代爵位世袭限定代数,或注明“世袭罔替”。只有少数世袭罔替的“闲王”,即使有点土地,也不是封地。其余王及其他爵位,都是递降世袭,但降级若干次便不再递降。

故而,秦汉以后,除皇帝之外,不论世袭几代,普遍只世袭爵位,不世袭权职,依据级别受相应待遇。例如税赋徭役减免、地方官另眼相看等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戚继光历史背景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戚继光历史背景简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继光 世袭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