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中开创新皇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中开创新皇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太宗开创了什么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在位23年(627-649)民族英雄,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千古一帝.并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 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运筹帷幄,在李卫公答对中对其军事思想给予了详细介绍。即位后,统一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同时执行夷汉一家的政策,是历史上民族关系最为良好的时期,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军事力量强大。后人称他在贞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朝李治后谁继位的?
唐朝李治后李显继位的
唐高宗李治死后,李显继位。这个时候的李显明显没有经历大风大浪,朝政大权都掌握在武则天手中,而且满朝文武大臣,都听武则天的话,根本不听他这个皇帝的。
于是刚刚当上皇帝的李显很不服气,决定要建立自己的班底,首先就从自己老婆韦后的亲戚入手。李显于是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一个小小的普州参军直接跳过几级提拔为豫州刺史,就这还不满意,李显打算把自己岳父直接升职为侍中也就是宰相职。
唐朝高宗李治后是中宗李显,然后是睿宗李旦,之后是玄宗李隆基,再后是肃宗李亨。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人,656年出生于长安。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
高宗李治(628-683)
649年即位,在位34年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无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时年56岁。
唐高宗李治死后,由其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李显继位,封号唐中宗,改年号为嗣圣。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 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五日,李显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 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699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复位。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 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龙四年(710年)去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乱世造英雄,五代十国后梁国皇帝朱温都是怎样成为一代帝王的?
朱温是五代梁朝的开国皇帝,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自小便随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朱温长大后,不屑种地,常以英雄豪杰自居,因而乡里人大多都很反感他的游手好闲,这一点跟光武帝刘秀的大哥刘縯很像,然而不同的是,刘縯性情耿直,毫无心机,而朱温杀伐果断,有心机,所以刘縯失败了,而朱温成功了。
朱温的成功可以说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因为他也是以一介布衣起家,最终靠自己的努力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如果没有唐末那个乱世,游手好闲的朱温这辈子很大可能只是一个街头混混,说不定哪天便会与人结怨被人谋害,或者因罪深陷囹圄,了此残生。可是上天眷顾了朱温,给了他一个能尽情发挥自己才能与***的舞台——唐末乱世。在这个舞台上,朱温以一个绝对主角的存在,打败了所有对手,笑到了最后,当然了,历史从来不会畏葸不前,朱温的巅峰是短暂的,在他之后这个舞台上又出现了更多搅动风云的人物,他们接二连三闪亮登场,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画面。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各地藩镇割据自立,与中央朝廷互相对抗,而朝廷之上宦官掌握了禁军——神策军,从而开启了第二次宦官干政时代,除了宦官集团,朝廷上还有因门阀对立而引起的党争,这些原因都使得中央政权变得虚弱无力,朝廷内外一片***,最终在中央与藩镇,藩镇与藩镇之间的连年战争中,宦官肆无忌惮的欺压百姓中,***爆发了黄巢起义。起义爆发后,朱温很快加入黄巢的起义军,在军队中,他因为作战勇猛,有谋略而屡立战功,很快便受到黄巢的赏识而升为大将,公元880年,起义军攻入长安,黄巢自立为帝,建立大齐***,升任朱温为同州防御使,当朱温攻克同州后,当时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集结部队准备收复同州,在经过多次交战后,朱温请求黄巢发兵支援,然而此时的黄巢因前线接连失利无法派出援军,朱温因此更加笃信黄巢必败,于是他杀了监军严实,率军投降王重荣。
朱温降唐后,被朝廷任命为宣武军节度使,成为唐朝地方军政大员,为了向朝廷表忠心,他先后出兵剿灭黄巢起义军,解围陈州,讨平蔡州,平定郓兖。在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中,他赢得了唐朝***的认可,先后被皇帝加封为检校太尉,中书令,进封为东平王,权力显赫一时无两。
作为臣子,朱温实在是做到了头,取得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可是自古以来伴随着无限大权力的必定是无限制的欲望,在那个藩镇割据,天下大乱的时代,皇帝也应该是有能者居之,所以朱温有了叛唐自立的野心,可是李唐王室经过近三百年的经营,虽然腐朽,却依然是天下的共主,稍有不慎,便会堕入无底深渊,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朱温一直在等待机会,***的是上天没有让朱温等太久,公元900年,宦官刘季述不满唐昭宗驱除宦官集团,幽禁了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想接着掌控朝政,朱温敏锐的察觉到时机已经到来,率军击败支持宦官集团的李茂贞等节度使,于凤翔城将被挟持的唐昭宗救出,并迎回长安,助他复位,朱温入长安后,杀尽掌权的宦官集团,持续一百多年的第二次宦官干政时代由此结束,而唐昭宗在一次次夺权的行动失败后也已经看清形势,他对朱温说:“宗庙社稷是卿再造,朕与戚属是卿再生。”从此唐昭宗成了朱温手中的傀儡,对他惟命是从。不久朱温被任命为太尉,兼中书令,宣武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进封梁王。
公元904年,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同一年将其***,另立昭宗年仅十三岁的次子李柷为帝,史称唐哀帝,他还下令将唐昭宗的其他九子全部杀掉以除后患,同时在白马驿***了以裴枢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并将他们的尸体投入黄河之中,历史上称这次[_a***_]为“白马驿之祸”,在做完这些事后,朱温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公元907年,朱温接受百官的劝进和唐哀帝的禅位后,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废唐哀帝为济阴王,次年将其***。
朱温虽然称帝了,但历史远远没有结束,由于朱温篡唐,维系天下一统的最后一根纽带也断掉了,各地节度使纷纷自立,反对朱温的篡权,当然了他们的反对并不是真心想恢复***社稷,而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这其中以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反抗最为激烈,经过十几年的斗争,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打败了朱温的儿子朱友贞,灭掉后梁***建立了后唐***,当然这也不是结束,而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五代十国的开始。
朱温虽然治军严格,有勇有谋,但他的性格缺陷也造成了他的下场很惨,他征战天下三十年都没有死在战场上,最后竟然死在了儿子朱友珪手中,成为了儿子们权力争夺的牺牲品,时也,命也,命运有时候就是如此的令人捉摸不透。
我是咸鱼,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中开创新皇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中开创新皇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