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有关镇的历史现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有关镇的历史现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发展状况,及形成的原因?
状况:1江南地区各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专业市镇。2、从经济组织上看,明清时期江南专业市镇中的工业企业形式以独立经营的小作坊为主,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数量很少。3、丝与棉闯入农村经济生活,就单一地区,往往主要表现为改变了农村家庭的收益结构,经济作物和副业生产的比重日增,有的甚至发生倒置,蚕、丝或棉布的收益成为主业。但是,就整个江南地区,却造成了经济结构的多样化,促成了镇与镇、县与县、府与府突破行政区划的经济联系,市场结构呈多样化,从而大大加快了区域市场的形成。
形成原因:1.北方连年战乱,大多荒废
3北方沙漠化在明清已经开始严重
4南方人口多
5水网发达,尤其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南方向京师运送物资更方便
6、由于人口和重赋的压力,以及劳动技术、生产经验优势的推动,商品性经济作物的种植在该地区发展迅猛。
山西东阳关历史典故?
东阳关在山西省黎城县东28里,是太行山的一处重要关口,东通河北省涉县、武安、邯郸,西通山西省黎城、潞城、长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卢龙节度使、北平王赵德钧将幽州(北京)兵就是从“吴儿谷(东阳关古名)趋潞洲”的。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元将察罕帖木儿分兵“屯上党(长治),塞吾儿谷(东阳关)”以杜太行诸道。清代设有巡司戎守。
在榆次的东阳镇东阳村主要有秦、赵、毕三大姓氏。其中的秦姓一族中,在顺治、康熙年间有一位享誉晋、蒙的大侠,他叫秦戚。秦戚在榆次一带多少年来有个被误传的故事。传说东阳村的“秦”姓是由“臻”姓演变,改姓之因源于臻七,说臻七是杀富济贫的大响马,因犯了法,株连了臻家族人,族人为避株连之祸,“臻”去“至”改姓秦,所以东阳后来就只有秦姓而没有臻姓了,而臻七后来也改名秦戚。
其实东阳本来就只有秦姓,而并无臻姓。秦姓一族是从明朝初年,由始祖秦时云从江苏的无锡县秦家庄迁到的东阳村。秦家在明清期间,在晋商之中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大家族,明朝末期最先远赴内蒙包头,开创了包头的商业市场,曾流传有“先有秦家营后有包头城”的说法。
明末朱仙镇之战是什么时间?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在明末农民起义中,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在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同官军进行的一次作战。
此战,李自成临机应变,战法灵活,基本上摧毁了河南官军主力,在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为夺取中原奠定了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有关镇的历史现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有关镇的历史现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