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马未都讲解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马未都讲解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司马光砸缸是***的吗?马未都说宋代没有那么大的缸,是否可信?
司马光砸缸,砸的是大口水缸还是收口的瓮。北宋时,当时俺还没有出生没亲眼见过。😊😊😊好像也没留下监控录像或像片资料。😊😊😊
我多次去过洛阳白马寺。西汉时期,两个印度和尚到中国传经,用两匹白马驮着经书,在此处两匹马死了,为纪念这两匹白马,就在马匹死的地方,修了座寺,纪念白马,并供两个印度和尚在此诵经,此寺叫白马寺。
我记得一位讲解员说,“这两个印度和尚圆寂后,就坐化在一口大缸里,上面再倒扣一口大缸”。这是那位讲解员说的原话。这两个印度和尚的坟,至今还在白马寺的院子里。西汉时期……印度和尚就坐化于缸中……,🙏🙏🙏。
汉朝以后是魏晋南北朝,然后才是隋、唐、五代十国丶北宋。按逻辑推理,北宋更应该有大缸了。
当然,前题是,白马寺的印度两和尚的墓里真的是四口大缸。
关于司马光砸缸的记载大有可能是真实的,虽然那时候未必叫做“缸”,宋代肯定有可以容纳小孩的陶土容器。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有《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刚正不阿,做事刻苦努力,一直被视为莘莘学子的楷模,我们对司马光的了解,大都不是源于《资治通鉴》,而是来源于那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司马光砸缸"(多数还要拜赵丽蓉老师所赐),大家都很佩服司马光沉着冷静、果断、聪明的品格。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一直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但是故事年代已久,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后人杜撰,已经很难考证。著名的文物鉴赏家马未都就从一个独特角度怀疑过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理由是宋代的工艺不能烧制出能够淹死孩子的大缸,烧制大缸的技术到了元代才出现,而且迄今为止没有出土过宋朝的大缸。
马未都老师说出自己的观点后,立马就有人开始反驳,中国还真的出土过元朝之前的大缸,在杭州良渚文化遗址中就曾经出土了一个直径为一米,距今四千余年的大陶缸,足以容纳一个小孩,这就瞬间推翻了马未都老师的观点。
宋代即便有缸,它也应该不是值钱玩意儿,缸体巨大,十分笨重,并不值钱,漫长的岁月后,没将缸保存下来,也很正常,所以说不能因为没有出土过宋代大缸,就断定大缸在宋代乃至之前没有存在过。
虽然马未都老师的看法存在问题,但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一定是真的吗?
我们也来尝试着质疑一下过这个故事,因为司马光砸缸的时候只有七岁,砸缸的工具是随便捡的一块石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司马光不仅在学习上很有天赋,而且还是一位天生大力士,真是自幼文武双全,羡煞旁人。
七岁的孩子能干嘛,估计都在玩泥巴,而司马光是在砸缸,缸有多厚大家都见过,没那么容易被砸破,按照正常理解,一个七岁的孩子是缺乏砸缸的力气的。
其实司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瓮。
缸和瓮有什么区别?
敞口为缸,缩口为瓮,缸口比瓮口大,瓮比缸高,瓮的制作工艺比缸要简单,而且瓮壁比缸壁薄很多,所以瓮更容易被杂碎。
司马光砸缸没问题,马未都说的也没问题,问题出在哪儿呢?
【1】马未都是城里人,不知道农村好多地方“缸瓮不分”
中国的语言文化太丰富,就说这各种称呼吧。大叔、二伯、三舅、四姑父、六姨夫.......词汇细分的忒丰富。这么多称呼,在英语里面就一个 “UNCLE”就包括了。
同样道理,一个放东西的容器,都能叫出好多花样:缸、瓮、坛、罐......这些东西,要是咬文嚼字,说起来区别很是有的。
我们现在知道缸和瓮的区别:“缸”是底部到口,逐渐张开,口大底小。“瓮”是底部到中间增大,接着上部收口缩小,大肚小口。
实际情况呢?在很多北方农村里,个头大的就是缸和瓮,水缸、水瓮不分,混着叫。个头小的就是坛和罐,醋坛子、醋罐子也没分那么仔细。
现在还有这种情况,不信的,可以去山西北部农村看看,家里储水、腌咸菜还用的很多,都是“缸瓮不分”。叫瓮没问题,叫缸也对。水缸/菜缸、水瓮/菜瓮混着叫,大家都听明白,没觉着不妥。
【2】司马光到底砸的是什么?
《宋史》里说的明明白白: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当然是真的了。
马未都懂个鸡毛,他的很多话都是错的。而且错的离谱。
他还说马镫发明以前,骑兵只能趴在马上,不能骑马与砍杀,只能下马步战。荒唐!
所以说,马未都懂个鸡毛啊。他只不过是会装而已。
马未都又说什么缸很小,根本淹不死人。还是扯淡!
从缸,这个字的造字本意来看。缸,就是缶+工。
缶,是陶器的意思。工,即“巨”,表示大。
缸的本意,就是大陶器。
在后来的发展中
缸,特指大口而常无颈的陶器。也就是说,只要是口大底小的陶器,都是缸。
马未都说一眼就能看出器物的真***,是不是每个专业顶尖的人都能看出各自行业的真伪?
马未都说一眼就能看出器物真***,相信他话的人会很多,因为他是名人。他即使把***的看成真的对他质疑他的人是少数,因为他是名人。但对这句话的正确性可以做个***设:收藏界这么多疑似柴款瓷器和很多北宋官窑款瓷器争议这么大,既然马未都看一眼就看出器物真***,何必争论不休,让他看一眼什么事不都解决了。他是不敢看?还是看不懂?只有马未都一人清楚。凭这一点我是质疑马末都这一句话的,如果有类似器物的藏友可拿此类器物找马未都看一眼真***便知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马未都讲解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马未都讲解唐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