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北京历史人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北京历史人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棣在北京多少年?
永乐二年是公元1404年。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前后共二十二年。永乐年间,定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修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1403年,明成祖朱棣改元永乐,为永乐元年;所以永乐二年是1404年。
北京故宫清朝第一个皇上是谁?
故宫是大明王朝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子手中夺得天下,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王权,也为了更好地守卫北疆,于是迁都北京,由于明朝皇帝子孙对国家管理混乱,民间疾苦,众地揭竿起义,此时的北疆辽人努尔哈赤也受够明朝压制,选择起义,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尔衮成功策反吴三桂,里应外合功入山海关,夺得紫荆城,此时,正是甲申年。
明朝的北京保卫战是在谁的带领下发起的?
这里必须要提三个人:第一当然是于谦,他是这场保卫战的灵魂性人物;第二就是景泰帝朱祁钰,是他毫无保留的支持和信任于谦,给了他动员一切的权力;第三就是孙太后,是他在大明危机的关头从大局出发,支持了非亲生儿子朱祁钰登基为帝,反击了瓦剌“胁帝为质,逼明投降”的阴谋。
于谦,在英宗被俘并被当成开路人质、在瓦剌大军逼近京城的情况下,北京兵力空虚,部分大臣主张南迁。是兵部侍郎于谦主张坚决抵抗,他以宋朝南迁的故事为反对迁都,并对皇太后晓以迁都的利害,终于征得皇太后的支持,以及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人的赞同。他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支持北京保卫战。并主张监国朱祁钰登基以绝瓦剌的阴谋,最终,在众志成城之下,由于谦领导和组织的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然而,正是由于于谦支持朱祁钰登基,使得明英宗在夺们之变重新上台后不顾于谦的巨大功绩,将其***。
景泰帝朱祁钰:朱祁钰在登基后,果断抛弃感情用事,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用明英宗的名义骗取财物、骗开关门失败。北京保卫战中,正是作为皇帝的朱祁钰给了于谦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使得于谦等人能够快速整肃内部,调集重兵,安定人心,最终击退瓦剌,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孙太后:当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京师告急,明朝陷入空前危机的时候。是孙太后果断摈弃了部分朝臣的南逃主张,***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让庶子朱祁钰即位,让大明在这场保卫战中有了抵抗的核心和主心骨。如果她以一己之私,立幼太子为帝,那么监国朱祁钰也许没有如此之大的抵抗决心。
因此,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非要给人排个顺序,那么应该是第一于谦、第二景泰帝、第三孙太后,最后不能忘记那千千万万参加保卫战的士兵和民众,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抗了瓦剌大军。
明朝定都北京跟刘伯温有关系吗?
刘伯温在朱元璋的时候就已经被夺权了,定都北 京和他没什么关系了。
明成祖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后,从北平发动“靖难之役”,攻占京师,夺取帝位。初时,仍定都南京。
1421年2月2日,明朝迁 都北京,并改北京为京师,同时复原南京的名号。但南京仍保留了部分中央机构,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北京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北京历史人物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