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读唐朝历史有感100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读唐朝历史有感100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腔诗意向唐朝读后感?
寒***里,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书《一腔诗意向唐朝》。这本书比我以往所读的任何一本书的知识都丰富,不仅让我学习了更多的唐诗,还让我对唐诗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风,伴随着用唐绢掩面的女子的低声诉说,和着古老的千年江南丝竹,一路走来……?
“小楼昨日又东风……”一位身着白衫的中年男子在风中低低地吟诵着这首诗。他,就是李后主。楼下的梧桐叶在风中飘悠悠、飘悠悠地落下,一如李后主的心,盛着飘悠的愁情。“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风,见证着这位亡国君的历程;见证着这位伟大词人的一生;见证着他“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情。李煜,双手举杯,把那杯毒酒喝入腹中。风儿无语,它似乎吹得更猛烈了,是为李后主的绝命叹息吗?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一个破败的村落里?,一男子卧在榻上,在狂风暴雨中诗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风感慨,老人家衣不遮体还心系国家。风不知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悲痛。喜得是天下不乏忧国忧民之贤士,悲得是大唐盛世还有人如此落魄!杜甫,你那忧民的情结,那广阔的胸襟,连风儿也为之叫好。天下有几人能及你的因公忘私?你那气吞山河的诗句,如利剑,在风的见证中,穿越千年,激起了多少人心中的壮志?杜甫在风中成就了他伟大的人格,成就了他的风中人生。
风,见证者历史的兴衰。
面对风,岑参吟出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感慨;面对风,李清照诵出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洒”的惋惜;面对风,刘邦唱出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豪言。
一句一句的诗,一个一个的内心独白,一位一位人物的沉浮,在风的陪伴下,穿过千年,演绎了绝美的历史。
一腔风情,吹过千年。
谈谈你对“盛唐气象”的认识?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诗人作诗笔参造化,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气协律而出,情因韵而显,如殷璠所说的“神来、气来、情来”,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这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文质取半,***两挟”,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音律和谐。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他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适《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些诗句里都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
盛唐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在前期,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投身社会和参预政治的热情,高度的自信和自尊;而在后期,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敏锐的洞察力,暴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危机即将到来的忧虑。例如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揭露政治的***;又如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夕揭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尖锐的问题。尽管如此,诗人们还是对社会充满信心和责任感。
可以说盛唐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充满蓬勃向上精神的浪漫主义的诗风是这时期诗坛的主流。此时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弘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读唐朝历史有感10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读唐朝历史有感100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