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人物字号排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人物字号排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刘伯温多少个字号?
刘伯温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
晋商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位?
晋商(山西商人)代表人物:王现、平遥日升昌票号财东李箴视;平遥蔚字号首任经理毛鸿翙;大德通、大德恒票号祁县乔家的乔景僖、乔景侃、乔景信;明代蒲州大商张四教等等。 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说法。
始于明朝的族谱可信度如何?
始于明朝的族谱,年代久远,兵荒马乱,水旱灾荒,或遗失,或残缺,再所难免。而现存族谱,无论世传,还是续修,都无法经历且考证困难,只要世系明晰,纲目分明,传承有据,且迁徙分支有文字上的表述说明者,我们都应该认为其真实性是可信的。如《太原王氏总谱》所载祁县、晋阳两大世系17支系206分系,经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总谱局十多年的编辑考证,其成果还是完全可信的。其中125条分系待定的家族世系,更说明了编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们开州(濮阳)乜堌太原王氏,始祖是元末至正乙未年进士,任山西河中府少卿,于明初的1368年避乱东迁到开州乜堌,家谱已经七修。始祖子孙中4人为明朝进士,《濮阳县志》皆有据可查。始祖孙勉之碑文载:“其宗派旧出宛平,以儒业鸣家,五世而上为官族”,与《元史-王倚传》和《大元故正议大夫礼部尚书王公神道碑铭》上的内容基本相符。《开州乜堌太原王氏谱》材料详实,有据可查,是完全可信的。
我们“开州乜堌太原王氏”,于2015年加入了“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会”,家谱载入《中华王氏太原总谱》第十册的“上系待定”篇,祁县世系?晋阳世系?还是其它世系,有待我们与总会的共同努力。
至于有些妄自攀附历史名人的家谱,也可能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要么怎么会有“闵子骞遥遥华胄”和“郭崇韬拜汾阳墓”的历史笑话呢?
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我也不说太多关于族谱的起源和含义了。简单归纳一下,族谱,就是记录一个家庭历代成员、历代居住地和相关一下文化风俗的载体。这在我国古代是非常流行的,也是古代家学传承的重要依据。
我觉得始于明朝的族谱可信度还是挺大的,因为明朝的户籍制度已经非常完善,距离我们现在也不是太过遥不可及的那种,许多资料都有详细的记载。同时,族谱作为家学的一种,跟政治没有太大的挂钩,篡改及捏造虚***的族谱没有什么必要和价值。
(图:族谱)
因为我爷爷手上有我们家族的族谱,所以我有幸看过真正的族谱长什么样的。我们的姓氏为“贺”,族谱上面的首篇记载了我们家是明朝洪武年间从***迁到了广西玉林,然后在这里生根发芽,族谱上第一代有兄弟三人,我的老祖先就是其中一人,另外两人的后代我现在也不知道在哪了。我翻到最一页,记载的名字就是和我同辈的,之后就没有,具体我也没数我们从山西迁过来后经历了几代人,但是,绝对超过18代了。
由于我见过一手的史料—自家族谱,刚好我家的族谱又是从明朝开始的,所以,我坚信明代的族谱是非常可信的。
(图:洪洞大槐树)
我见到山西人,经常称老乡,我的大学也是在山西念完的,这个缘分也是挺奇妙的,我相信很多人也是从洪洞县迁出来的,因为洪武年间在山西有一次大移民,或许几百年前,我们可能是邻居、又或是亲人。
从我爷爷去世之后,就没见过那本族谱了,我也不知道有没有还在记录下去,可能没有了吧,因为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上都有完善的信息登记。
只是,族谱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就这样消失了,我觉得太可惜了。我们应该以一种方式把族谱文化再传承下去,毕竟,血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是一个贯穿几千年的文化情怀。
记录家谱是我国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习俗,也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考古学和历史学方面来看,家谱反映了家族血统关系和人口迁徙历史,是地方志的基础资料,也可作为国家正史的有效补充。
我国家谱的历史极其久远,从《史记》对黄帝家族的记载可以推测,从汉字起源的那一刻开始,华夏先祖就已经在记录家谱了。根据专家考证,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家谱是商朝中期的一篇甲骨文卜辞——《倪氏家谱》,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它准确记录了13个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并且按照辈分高低进行了排序。另外,商朝晚期甲骨文中的《商王世系》,其本质上也是一种家谱。
商朝甲骨文家谱
民间家谱中记载着丰富的历史资料,其真实性和准确度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我们从家谱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来分析一下家谱的真实度到底有多高,以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首先,家谱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商朝至秦朝。这一时期的家谱仅存在于王室和高级贵族阶层。
第二阶段从西汉至唐朝。在这1千多年间,记录家谱的习俗开始扩展到中小贵族,平民没有资格记录家谱。由于这时期任官选贤依据家庭出身,家谱是重要的档案资料。因此,历朝历代都设有“谱司”或“谱局”等专职机构,负责登记和调查各大家族的家谱档案。
一本完整的家谱是由谱序、凡例、目录、谱论、像赞、恩荣录、先世考、世系、传记、仕宦录、族规家训、排行、祠堂、坟茔、艺文、五服图、领谱字号、余庆录、族产、契据文约等二十余个版块构成。
其中作伪的重灾区是谱序、始祖等处。
十几年前,《济南时报》曾有一篇报道《济南再现“星光家谱”》,该家谱号称“曾巩凭吊、苏轼作序、崇祯册封、康熙嘉奖”
“孝同曾闵,学贯朱程,好施乐善,博古通今,子传五桂……南丰曾巩题”,这是号称“唐宋八大家”的曾巩为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士强至所作的悼词。这些都收录于《义门传芳录——强氏家谱》。不仅如此,这份家谱中还收录了七份皇帝对其先人奖赏的诏书。
今天,在市民强先生的家中,记者看到这套家谱共14本,保存完好。从其先祖宋代大学者强至(官至二品,封为金紫大夫)起到1946年,该家谱共收录了强氏一脉三十代人的基本情况,并对其家族中有显耀事迹的人做了专门的传记。
所谓“学贯朱程”中的“朱程”指的是南宋时期创立程朱理学的朱熹(1130-1200)及程颐(1033—1107)、程颢(1032—1085)兄弟。那生活在北宋时期的曾巩(1019—1083)是如何预知朱熹成为名人的?
还是《济南时报》,曾有一篇报道名为《浩繁家谱现身济南》。内容为:
“始祖周公,讳旦,文王第四子,武王同母弟也……”今天,在济南工作的周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周氏家谱——《周氏志》。周先生自称,如果上面记载属实的话,那他的家谱已整整延续了88代,时间跨度约近3000年!
记者看到,《周氏志》约16开大小,竖排,上面记载着最近一次的整理日期是1962年。这本家谱纸张已泛黄,但字迹却仍然很清晰,人物画像也栩栩如生。家谱自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起,记载了周氏一族三千多年来88代传人的基本情况。
一本最后整理时间为1962年的家谱,是根据什么追溯到周公的呢?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一些先秦世系都已经模糊不清,这本家谱竟能将88代世系全都记录下来,比孔子家谱都厉害,不得不佩服修谱人的想象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人物字号排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人物字号排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