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税制制度的演变历史,唐朝税制制度的演变历史背景

kodinid 2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税制制度演变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税制制度的演变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末经济制度?
  2. 唐代藩镇割据的积极影响?

唐末经济制度?

在唐朝后期,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自北魏以来实行了近三百年的均田制被彻底破坏了,地主田庄迅速发展起来。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按丁征收赋税的租庸调法也随之废坏,出现了按财产收税的两税法。这些变化都是中国封建经济和赋税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同时,南方经济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地主经济的发展导致均田制的瓦解 唐朝初年实行均田制时,虽有“田里不鬻”的规定,可是也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买卖。所以当时就存在着土地兼并的情况,不过还不太严重。武则天玄宗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极大破坏。至两税法实行,宣告均田制彻底瓦解,从此,土地兼并就不再受任何限制,大量的田地更加迅速地向地主手中集中。

唐朝税制制度的演变历史,唐朝税制制度的演变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导致地主田庄的发展 随着土地兼并的发展,许多自耕农贫困破产,成为地主的佃户,地主由此而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他们把一片片相连的土地组成田庄,进行生产和剥削。田庄又名庄宅、庄田、庄园、田园、田业、别业、别墅等。

唐前期即存在田庄,安史之乱后,田庄在各地普遍发展起来,而且成为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唐后期的田庄大致可分为皇帝私有的皇庄、***所有的官庄、官僚贵族的田庄、一般地主的田庄、寺院的田庄等,其中多数是官僚贵族和一般地主的田庄。田庄的经营多***取租佃形式,即把土地出租给佃户,收取实物地租。佃户被称为客户、庄户、庄客等。他们受着沉重的压迫和剥削。

唐朝末期的经济制度是两税法。

唐朝税制制度的演变历史,唐朝税制制度的演变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两税法是一种比较适应当时情况以及历史发展趋势的制度,他与当时土地高度集中和大多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户以及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相适应。

两税法主要按照丁口丁说转向,由主要按照土地和资产征税,这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新发展在赋税制度上的反应,是封建税制的一个重要的改革

唐代藩镇割据的积极影响

藩镇割据的积极影响是促进了经济中心的南移。

唐朝税制制度的演变历史,唐朝税制制度的演变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安史之乱之后大量北方的劳动者和手工业者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生产力,但是江淮地区的藩镇被废除掉后,唐朝***削减了地方军队和地方官员配置,这无形中削弱了***对于地方的控制能力,于是地方乡绅等势力逐渐壮大,许多问题地方***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完成,又由于他们拥有大量良田和产业,需要给北方提供高额的利税,这对于他们也是沉重的负担。

于是在唐末南方爆发的几次反叛起义中,这些有钱有粮的社会中坚力量成为反叛的支持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五代十国,为尽可能的躲避战乱,这也让经济中心从江淮再次南移并持续到现如今的大格局,就如现在最发达的江浙沪粤。

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影响

①藩镇割据期间,藩镇与朝廷之间,藩镇相互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难,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②朝廷能够控制的地盘日益缩小,只能加倍剥削、役使控制区内的人民,也促进了唐代的税制改革;

③、藩镇在其控制区内更是增加赋税、兵役、徭役,滥施刑罚,对人民实行残暴的军事统治。这些都阻碍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也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④藩镇强弱互有不同,然数量既多,互相牵制,很长时间没有形成像以前安禄山那样过大过强的地方势力。即使是割据性最强的河朔三镇,也须在形式上臣服朝廷,只有当自身利益受到严重侵害时才会公开与中央对抗。如果平时贸然反叛,就有可能自置于孤立位置,被邻近藩镇借“平叛”旗号加以围攻、吞并。

另外,唐朝后期藩镇内部权力下移,骄兵杀逐节帅事件频繁发生,也对后者反抗中央形成制约。总之,藩镇跋扈桀骜虽然是唐朝后期的常见现象,但具体各个藩镇的割据程度有强有弱,不可一概而论。诸藩镇彼此之间矛盾以及其各自的内部矛盾也都十分严重。唐朝中央因此才能绵延百余年,勉强维持形式上的一统。

⑤张国刚认为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只有极个别藩镇割据,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之乱,才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税制制度的演变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税制制度的演变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藩镇 田庄 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