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历史明朝对外关系,螺蛳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

kodinid 3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螺蛳历史明朝对外关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螺蛳历史明朝对外关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螺蛳桥的历史和故事?
  2. 元代菊纹与洪武时期的区别?

螺蛳桥的历史和故事

螺蛳桥,又称“湘黔公路“鹅翅膀”立交桥”,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甘溪乡刘家庄相见坡西峰顶。1935年,国民***为加强对云贵两省的控制,修湘黔公路。筑路时,在施秉与镇远交界处,利用自然地形,修建螺蛳桥。抗日战争期间,该桥为京(南京)滇(昆明)交通线上的重要津梁。1949年冬,***第十九兵团四十九军二四九师一营将桥炸损。1950年春,中国人民***二野五兵团十七军工兵将被毁的螺蛳桥加以修复。1985年,施秉县人民***将此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施秉公路段在桥东侧5米处重建了一座新的湘黔公路“鹅翅膀”立交桥。2006年12月30日,原桥禁止车辆通行。

桥由毕业于京都早稻田大学的工程师陈樵荪(贵州大方人)设计。单孔石拱桥,东西向,通高9.2米,拱顶离路面7.32米,矢高3米,净跨6米,桥通长19.2米,桥面宽7.1米。以青料石砌筑,承重20吨。湘黔公路从东向西穿越桥底拱券门,转上螺旋式上升从桥面通过,向西通施秉。大桥券顶上方,横向阴刻楷书“鹅翅膀”3字。桥下方东南200米处,有***将领薛岳所题“鹅翅膀”摩崖。湘黔公路“鹅翅膀”立交桥是贵州公路建设史上的第一座立交桥,以中国传统石拱桥建筑技艺因地制宜解决现代工程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

螺蛳历史明朝对外关系,螺蛳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螺蛳桥是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的一座古桥,历史悠久,被誉为“金陵八景”之一。
据传说,螺蛳桥建于南朝梁代,因桥形似螺蛳而得名。
此外,螺蛳桥还有一段著名故事:明朝时,杨延昭担任扬州府知府,为了让百姓出行更加便利,决定修建一座桥横跨大运河
可是,修桥经费十分困难,杨知府想尽办法却无济于事。
最终,杨知府决定把自己家里所有的银子拿出来修桥,并在自己家的后花园上建了一座***山,模拟了修桥过程,以此号召百姓踊跃出资修桥。
经过三年艰苦努力,螺蛳桥修成了,成为扬州的一道美景。
通过修桥故事,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杨知府的仁政和民众的勇气,还可以领略螺蛳桥的独特魅力。

元代菊纹与洪武时期的区别?

1.洪武瓷器与元代瓷器纹饰区别:

元代的菊花瓣是单层的,而洪武时期的则是双层的再加牡丹花。

螺蛳历史明朝对外关系,螺蛳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元代牡丹花花瓣边缘呈串珠状,好像一排排晶亮的露珠,叶子大而肥硕或像葫芦叶,洪武时期的牡丹花瓣边缘则以留白显示瓣与瓣之间的层次,而没有露珠,叶子比元代的要小,画法娴熟简洁,像螺丝似的。

作为边饰的仰莲瓣、覆莲瓣(一般都在器物的底部或肩部),元代的基本是方角,瓣与瓣之间有缝隙,瓣中多画火纹、折枝花卉、垂云、八宝、杂宝等,而洪武时的莲瓣是长圆形的,没有棱角,瓣与瓣相连,没有缝隙。

明洪武时期的青花纹饰,继承了中国书法绘画的传统,创造了明代早期的“一笔点划”,除文字外,画面以描写自然为主,朴实无华。纹饰布局上改变了元代青花纹饰层次太多,纹样繁缛的风格,整个画面疏朗有致,图案简练。

螺蛳历史明朝对外关系,螺蛳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青花料的使用区别:

明洪武时期所用的青花料多为国产,少部分是元代遗留的进口青花料。因此明洪武时期的青花画面多呈灰暗,少数为黑褐色,这些都是由于底釉厚浊泛青所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螺蛳历史明朝对外关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螺蛳历史明朝对外关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螺蛳 洪武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