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明朝作画,历史书明朝作画图片

kodinid 2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书明朝作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书明朝作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史书上的古代人画像是怎么来的?
  2. “清初四王”的绘画风格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书上的古代画像是怎么来的?

一部分是***收藏的历代人物画像,来自故宫的南薰殿里的五百八十多帧古代名人的画像。华佗、荀子、王安石,出自《历代圣贤名人像册》。孙武、范蠡、孙膑,出自《历代武臣像册》。孔子、颜回、孟子,出自《至圣先贤像册》。伏羲、尧、禹、商汤、周文王、李世民,出自《古帝王像轴》。还有一部分来自王圻王思义父子《三才图会》,全书十四门一百零八卷,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人物无所不包,所以取名“三才”,周文王、周公、召公、曹操、诸葛亮、司马炎、王羲之、陶渊明、谢安、孔颖达…都来自这本书,不过书作者是明朝的,之前的人物也没有亲自见过,导致人物形象雷同。还有一部分是这些里面没有的,是建国后周总理下令要求绘画的,主要作者蒋兆和。因为没有图片资料,只有大概的文字资料,像李时珍,就找的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也就是他的老丈人做***,祖冲之根据竺可桢画的,最出名的《杜甫像》,据说是以自己为***画的,蒋兆和的人物塑造能力还是非常厉害的,于是他又接下了一系列画古代科学家的活儿。包括但不限于:刘徽、张衡、张仲景、一行和尚、孙思邈、郭守敬等。

“清初四王”的绘画风格是怎么形成的?

【文藏来答】说到清代绘画,不得不提被奉为正统地位的“清初四王”。他们的绘画对清代画坛乃至现在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下面就随文藏君一起走进“四王”和他们的时代,一领他们的笔墨风***。喜欢的话记得点击关注哦~

历史书明朝作画,历史书明朝作画图片-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末董其昌等人的影响,清代画坛始终以文人画占绝对优势。而清朝前期的山水画,直承董其昌的理论和实践。沿袭董其昌的画风脉络,恪守古法,讲究笔墨韵致,形成了以“清初六家”为代表的画坛正宗,他们领导画坛,左右时风,尤其是“四王”在当时山水画中的垄断地位是难以动摇的。

明 董其昌 宝华山庄图册(八开选一) 纸本水墨 上海博物馆藏

“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位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他们的绘画有共同的艺术特征,即追求笔墨,注重摹古,因此被称为“清初四王”。

历史书明朝作画,历史书明朝作画图片-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初四王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 崇拜“元四家”。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注重笔墨,集古大成,自出机杼,画面丘壑布置和笔墨功力则更胜一筹,或松嫩中和,或浑厚生拙,在清初画坛确立了自己绝对的“正统”地位,达到了古代山水画笔墨表现的最高境界。

清 王时敏 仿黄公望山水图轴 纸本水墨 上海博物馆藏

“四王”画派的突破主要体现在艺术语言上,他们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法。“四王”中王时敏祖孙更重笔墨风格,追随黄公望,他们追求用笔本身的变化,要求有枯有润,有苍有秀。重视笔气的均匀贯通,空灵而有韵致。四王的绘画以仿古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摹古成为其绘画艺术的主流,也正是如此,他们的艺术成就被限制,普遍缺乏师法自然的热忱。他们的作品进一步放弃了表现内容的要求,最终“四王”画风被其后继者变成僵死的八股,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

历史书明朝作画,历史书明朝作画图片-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四王”画派,成为画坛的正统派。他们主要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王和元四家,讲究笔墨趣味和技巧功力,但是内容缺乏生气和艺术感。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所以学中国画要以元代和明朝的范本临摹比较好!

回答这个问题从三点

1、四王画风接近

清初四王是指 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而这四个人生活在同一时期,相互熟识,互有师承借鉴学习的关系。

2、师法古人的时代特征

他们在艺术思想上共同的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四王”以山水画为主,各自画风略有区别。

3、师承体系

【王时敏】得到董其昌等人指点,擅长山水,专师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但是构图变化较少,王翚,及其孙 王原祁 得其亲授。

【王鉴】明代文人王世贞曾孙,受董其昌影响,师从王时敏。

【王原祁】王时敏孙。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

【王翚】师从王时敏,王鉴。在南宗画派基础上,借鉴北宗某些技法,将黄公望、王蒙的书法性用笔与巨然、范宽的构图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浑厚,气势博发的山水画风格,早期画风清丽工秀,晚期苍茫浑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书明朝作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书明朝作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四王 董其昌 王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