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削藩历史故事概括,明朝削藩历史故事概括50字

kodinid 3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削藩历史故事概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削藩历史故事概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方孝孺为什么让建文帝削藩?
  2. 撤藩是什么意思?
  3. 朱棣削藩最佳方法?
  4. 朱棣登基后,明朝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削藩的?

方孝孺为什么让建文帝削藩?

方孝孺让建文帝削藩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权力。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浙江宁海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方孝孺著作甚丰,内容醇深雄迈,主题鲜明,议论大胆,代表作品有《逊志斋集》《方正学先生集》等。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而被凌迟处死并被灭十族,南明时被追谥“文正”。

明朝削藩历史故事概括,明朝削藩历史故事概括50字-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是个皇帝都希望天下一统,不愿意分权。建文帝登基后,面临的是各位藩王自行其是,不听他的,自然不能容忍。方孝孺因此建议皇帝削藩。不过进行的猛烈了些,激起有野心的燕王的反弹。

撤藩是什么意思?

朝廷收回封赏的权力。

撤藩是古代的朝廷,收回以前因血缘关系,封给子孙或者封赏有重大功勋的臣子的领地,以及行政权军事权的一种巩固统治地位的手段。

明朝削藩历史故事概括,明朝削藩历史故事概括50字-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怕藩王和军功功臣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朝廷就找各种理由撒藩。

著名的撤藩有明朝时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清朝康熙帝撤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

朱棣削藩最佳方法?

明令禁止藩王干涉军务和地方政务,发现了就抓。甚至藩王不但不能与官府结交,更不许从事士农工商之类的行业。连出城郊游都要被监控。从此以后,所谓位高权重的藩王,大多成了一群锦衣玉食的高级囚徒。这以后明朝虽然也发生过藩王叛乱,但几乎每次都被迅速平定。藩王们只要不乱说乱动,生活还算美好。这也是他的削藩没人反对的根本原因

明朝削藩历史故事概括,明朝削藩历史故事概括50字-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棣登基后,明朝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削藩的?

朱棣接过朱允炆未能完成的削藩之业,这也是历史赋予他的任务。


明成祖的考虑 朱棣没有立即去着手削藩,作为以反抗削藩为名义起兵夺位的一个藩王,立即削藩实际等于自我否定。朱棣暂时***取优礼诸藩的作法,以换取他们的承认和支持,这样一来,便给藩王们带来了一段短暂而微妙的盛世。 但是永乐中的藩王已经无法同洪武中相比,因为朱棣不同于朱元璋的最根本之处是他不再用藩王代替功臣守边。


这不能不归功于建文帝削藩,而凭借武力夺得皇位的朱棣,也有足够的力量和资格去左右那些藩王和武臣们了。 有人解释说朱元璋封藩守边是出于无奈,“又况和林以外,金陵遥制特难,于是分树九王,自燕以往,延错万里,优以声灵,顾盼特重,是诚有不得不然者。”其实根本原因是朱元璋对功臣多疑。朱棣接受教训,不再依靠藩王,仍用功臣,不过他派遣了亲信宦官分镇监军,加强了对武臣们的控制。当时驻守北边的总兵官是洪武旧臣何福。

他在建文中曾与朱棣交战,因此对受命镇边重责心存疑虑。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他上书给朱棣,说自己“总番汉兵久,虑势重致谗”,请求选调鞑官(蒙古族军官)赴边领军。

朱棣没有同意。利用武臣守边的方针,这时早已确定下来。 逐一铲除 永乐初年的藩王们对朱棣的优礼得出丁一个完全错误的结论,他们把“靖难”的胜利看成是他们自己的胜利。这种错误认识使他们更加恣纵不法。明初藩王居藩不法是司空见惯之事。如若按照他们的行为而论的话,恐怕很少有能够逃脱罪责的。但是朱棣所注意的并不是他们是否劣迹昭著,而在于他们是否构成了对皇权的威胁。几乎是在优礼藩王的同时,朱棣已经开始对他们进行严格的限制。


他继续建文帝的削藩也就同时开始了。 齐王朱榑是个凶暴尚武的藩王。自从复爵归藩后,他的行为更加骄纵。事情传到朱棣耳中,朱棣将他召到京师,当面教训了一番,让他不要忘记建文中被削夺之苦。谁知朱榑怙恶不悛,回去后变本加厉地扩大势力。他阴蓄刺客,广招异人术士,而且命王府护卫据守青州城,不准守吏登城夜巡。这种将藩国独立于朝廷管辖之外的作法是朱棣不能允许的。


守吏李拱、曾名深等人上书朱棣,朱榑得知后将他们拘匿起来以灭口。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朱棣下诏索要李拱等人,并责谕朱榑改过。当时也有人告发周王朱有不轨之举,朱为此上书谢罪,态度颇为诚恳。朱棣封其书示朱榑,以为劝警。第二年五月朱榑再次入朝,廷臣们当面弹劾他,朱榑大怒,厉声说道:“奸臣喋喋,又欲效建文时耶?会尽斩此辈!”朱榑是个不识时务的藩王,他已经完全忘记了被削夺时的困境。而他这种种言语行为的根源正是他错误地将“靖难”的胜利误认为是藩王的胜利。朱榑未能再返藩国。他被拘留京师,削夺官属护卫,齐府护卫指挥柴直等人被捕杀,同年八月,他被废为庶人。

这是朱棣削废的第一个藩王。 第二个被朱棣削废的是谷王朱穗。他倚仗开金川门之功,永乐初优礼过于诸王。从此更加肆意横行。《明史》中,说他不听王府长史劝谏,磔杀王府长史,招匿亡命,造战舰弓驽器械,终日与都指挥张成,王府宦官吴智、刘信等谋为不轨。朱穗这种做法的原因不大同于齐王朱榑,史书中虽不谈,但能使逐渐理解了朱榑的意图。周王朱从此终日沉于词赋,又作《救荒本草》诸书,以示无他谋,到永乐后期再次被告谋反,遂请罪献还三护卫,终得无事。


宁王朱权比周王朱更要警惕些,他自从被告诽谤后,日韬晦,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才得以终永乐一朝无事。 终成大业 朱棣的削藩没有像朱允炆削藩那样的声势,他的削藩是在优礼藩王的同时进行的,表面上只削废了齐、谷二藩。永乐元年削代王的三护卫及其家属。 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削夺了岷王朱楩的护卫,并且罢其官属,限制藩王的发展

明朝人论及此事时说:“昔高皇帝众建诸王,皆拥重兵据要术以为国家屏翰,此固一时也。迨‘靖难’以后,防范滋密,兵权尽解。朝庙无懿亲之迹,府寮无内补之阶。”事情大抵就是这样的。 应该说朱棣登基时的情况与朱允炆登基时的情况是根本不同的,这时既无藩王将兵之忧,又没有足以拥兵与朝廷对抗的强藩。朱允炆对周、齐、湘、代、岷五王的削废,为朱棣处理藩王问题奠定了基础。 明朝的藩王从此完全失去了朱元璋封藩时的原貌,他们从明***军事和政治的支柱转变成为附庸。昙花一现的强藩分立局面永远结束了,专制和集权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实在没图了,凑合看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削藩历史故事概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削藩历史故事概括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藩王 建文帝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