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清朝档案整理出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清朝档案整理出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乾隆销毁了明朝的图书了吗?
《酌中志》,主要是记载了当时明朝皇宫中的一些事情,而乾隆之所以下令将它给销毁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本书记载了一些宫廷秘闻。但是其实我们都知道,一旦一本书开始流行起来了,想要再去销毁它,肯定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其实刘若愚的家境是十分不错的,在当时,刘若愚也可以算是一方豪强,在刘若愚很小的时候,他便有了自己的野心,他想要将当时迂腐的儒家思想全部废除,然后在全国推广道家思想,但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居然相信了道家中那些旁门左道,结果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太监。
据统计,乾隆为了编成《四库全书》,下令销毁了13600卷对大清不利的书籍,焚书总数超过15万册,销毁版片共170余种,8万余块。除了焚毁书籍,乾隆还系统性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到最后,明代档案仅余3000余件。据后世统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全部被销毁。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档案?
1、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2、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档案”一词起源于什么年代?
档案从起源到今天,经过了几千年历史,但“档案”一词使用的历史却并不久远。 关于“档案”一词,明朝以前还未见到,各朝的称谓也不相同。商代称“册”、周代称“中”、秦代称“典籍”、汉魏以后称“文书”、“文案”、“案牍”、“簿书”等。
根据现有史料,“档案”一词,最早见于清代。现存清代档案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起居注》中出现了“档案”一词。有关它的文字表达最早见于杨宾所著的《柳边记略》(约成书于清康熙四十六年)中。该书载:“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储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然今文字书于纸者,也呼为牌子、档子矣。”
“档”字,《康熙字典》解释为“横木框档”,就是木架框格的意思;“案”字,《说文解字》解释为“几属”就是象小桌子一类的东西。
由此引申,又把处理一桩事件的有关文件叫做一案,并统称收存的官方文件为“案”或“案卷”。“档”和“案”连用,就是存入档架的案卷,档案一词,历经三百多年,一直延续使用,现已成为一个科学概念,它的定义仍是原义的深化和发展。
满清修改史书,那么有关明朝真实存在的论据都来自哪里?
清修《明史》,不遗余力抹黑大明皇帝。而且《明史》修成,乾隆为防止真相被后人得知,焚毁《明实录》及大明档案。官方版《明实录》从此消失。现在所知道的,都是私人抄本,大多是清初抄本,而且残缺严重。一是原北平图书馆藏朱丝栏抄本,起自太祖,迄于熹宗,缺《大明恭献皇帝实录》,所存各朝实录亦有数量不等的缺卷;以前认为此本是明抄本,现在学界大多认为是清初的明史馆抄本。 二是抱经楼藏本,起自太祖,迄于神宗,缺光宗、熹宗两朝,亦缺《大明恭献皇帝实录》,所存各朝实录亦有数量不等的缺卷,学界一般认为是明末抄本,但现在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明抄本与清抄本的配补本。 三是清末广方言馆旧藏抄本,起于太祖,迄于光宗,仅缺熹宗一朝及《大明恭献皇帝实录》,所存各朝实录亦有数量不等的缺卷,学界一般认为它是清初朱丝栏抄本。 除上述残本外,中国大陆所藏《明实录》,少者仅存一朝,多者残存七八朝,且各朝实录残存卷数大多不到一半。 国外所藏相对完整的《明实录》有以下数套: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清初抄本一部,日本内阁文库藏明末抄本及清抄本各一部,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抄本一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清抄本一部,日本上野图书馆藏抄本一部,英国剑桥大学藏抄本一部,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抄本一部,后三部究竟是明抄本、清抄本,还是明抄本配补清抄本,情况不详。此外,日本立命馆大学有昭和三十二年及昭和三十七年所摄《明实录》缩微胶卷两套,然其所据底本藏于何处,其底本之版本又为何本,皆不详。国外所藏《明实录》,大都缺少神宗、光宗、熹宗实录,唯日本所藏有此三朝。至于清朝道光年间,朝鲜使团从《明史纪事本末》作者谷应泰的后代处所购《明实录》一套,今已失传。 唯有台湾傅孟***持整理的《明实录》,整理三十多年,众多学者参加,参考了国内外众多版本,目前来说,台湾傅斯年等人整理的《明实录》还是不错的,可信度远高于清修《明史》。这个版本《明实录》,孔夫子旧书网就有出售,此外还有一些《明实录》版本及残本留存至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朝档案整理出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朝档案整理出明朝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