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渤海国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唐朝渤海国历史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渤海国是什么原因与唐朝敌对?
渤海国是在争取复兴高句丽,东北民族与高句丽的旧势力一起的地方割据运动中产生的。渤海国第二任君主大武艺(在位时间719-737年)感到渤海国受到唐朝,新罗和黑水靺鞨的包围,***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积极主动与中原王朝发展关系,按唐制建立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使用汉字。虽然渤海国骚扰过大唐的边疆和沿海,例如732年从海上进攻唐朝山东登州,但是无功而返。但总的来说,渤海国与中土政权可视为“车书本一家”。唐朝著名诗人温庭筠再送渤海国王子回国时曾赠诗:《送渤海王子归国》:“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渤海国有向唐朝进贡的义务,史载渤海向唐朝进贡凡140余次。
牡丹江渤海国的起源?
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一说今吉林敦化西南城子山山城,一说今吉林延吉东南城子山山城或和龙西古城[74]),称“震国王”(一作“振”),建立***。
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为号。[75]762年,唐朝诏令将渤海升格为国。
渤海国灭亡的原因?
由于这个地区的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加上唐朝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渤海国的人民很难抵御唐朝***的攻击。
此外,唐朝***还***取了一些经济手段来削弱渤海国的势力,如禁止渤海国向中国出口商品等。
这些经济手段使得渤海国的经济逐渐衰落,最终导致了它的灭亡。
有关渤海国灭亡后渤海人动向的史料极为有限。根据《辽史》和《高丽史》的记载,渤海国灭亡前发生的政治斗争中失败的贵族流亡到高丽。
渤海被契丹灭亡后,大光顕等遗民继续抵抗契丹,试图复国,失败后率数万民众亡命高丽。
渤海国在公元九世纪末期和十世纪初期遭受到了来自契丹和新罗icon的双重打击,最终灭亡。仅存的渤海王族流亡到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成为了后来的高丽和辽朝的重要组成部分。
渤海国皇帝?
大祚荣
大祚荣(?—719年),本名祚荣,无姓,后因其尊称而取姓为大专氏。粟末靺鞨族人属,粟末靺鞨首领乞乞仲象之子,渤海国建立者,698年—719年在位。
渤海国(698年—926年)是东亚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其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一部分。698年,粟末靺鞨(一说白山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今吉林敦化)自称“震国王”(一作振),建立***。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为号。762年,唐朝诏令将渤海升格为国。此外还有“靺鞨国”、“渤海靺鞨”、“高丽国”等别称。
唐代的渤海国,为何就突然消失了?
在回答问题前,先申明下,渤海国不是突然消失的,它与历史中灭亡的其他国家一样,都是毁灭于战火之中。
渤海国的成立
渤海国的前身是粟末靺鞨部,其依附于高句丽生存,在5世纪的后期,粟末与高句丽发生了冲突,并在冲突中逐步处于劣势的地位。为了不被高句丽消灭,整个粟末靺鞨部在他们的首领突地稽的带领下发生了大规模的逃亡。他们逃到了隋朝的辽西地区,隋朝很宽容的接待了他们,并为其设置了辽西郡。
唐高宗时期,唐朝与新罗联手将高句丽消灭掉了,为了防止遗留的高句丽***发生叛乱,唐就把粟末靺鞨部以及高句丽的人强行安置在辽西营州。
之后,营州便时不时的发生叛乱。到了武周时期,营州的叛乱越来越激烈,很多部落联合起来反周,粟末靺鞨部也在其中。当时安置在营州的多部落多,叛乱的规模很大,也很混乱,在突厥与武周发生战乱时,大祚荣审时度势,乘乱带领部落在东牟山建立了***,渤海国就此成立了。
渤海国国名的由来
唐中宗复位之后,唐朝派人向大祚荣发出了招抚,其接受了招抚,并向唐称臣。到了玄宗时期,便将大祚荣赐为渤海郡王、左骁卫大将军,“渤海”便至此成为了其国号。
渤海国的消失
公元8***年至925年期间,渤海国内部很不太平,内部斗争严重,先后发生了争长事件、争抢宾贡名次***、派日本人员不归***、渤海的部分贵族投入高丽***,到925年,渤海国内部的矛盾已经十分的尖锐了,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窥伺渤海国已久的契丹乘机发起了攻击,契丹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率领了大部队亲征渤海国,此时的渤海人心散乱,根本无力还手,第二年渤海便宣布了投降,至此渤海国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渤海国的消失正好印证了那句古话“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内部不和,消失是迟早的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渤海国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渤海国历史故事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