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石老师讲明朝历史全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石老师讲明朝历史全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力主挖十三陵的历史学家?
郭沫若、吴晗等历史学家发掘帝王陵墓的***,一开始就遭到考古学界人士的反对。他们认为当前的文物保护技术还不成熟,难以对帝王陵墓进行妥善保护 。无奈反对者人微言轻,难以阻止郭沫若等人。郭沫若、吴晗等人本来要发掘的是明十三陵中的长陵,即永乐皇帝朱棣的陵墓。但由于长陵发掘难度太大,考古队决定先拿定陵练练手,之后再挖长陵。万历皇帝就这样躺了枪,而朱棣则***的逃过一劫。
但是以中国当时的文物保护手段而言,这无异于一场灾难。虽然定陵出土了很多珍贵的文物,但在定陵地宫打开的一瞬间,更多的尘封了数百年的丝织品和珍贵字画立刻氧化,还没等***取措施便灰飞烟灭。考古组为了迎接上级领导检查工作,在打扫卫生时将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扔下了山崖。而他们的尸骨也在之后的著名运动中被人挫骨扬灰。定陵的失败并没有让郭沫若放弃长陵,1965年,郭沫若等人再度提出挖掘长陵,遭到否决。
铁鼎石历史原型?
铁鼎石历时原形是铁铉
铁鼎石临死前对朱棣说了实话:太祖皇帝当初若选择燕王为帝,燕王的哥哥弟弟还能活到今天么?
他是马皇后生的嫡子,老大老二老三都已经下线了,按照顺序也该是他了,根本不用过多节制其他藩王,况且这些藩王都是自己的弟弟们,慢慢弱化藩王即可,没必要像朱允文那样为难自己的叔叔们!
都说铁鼎石确实是明朝的忠臣,其实他为了个人的名声选择了朱允炆,他一直都了解朱棣的个性,早就预料到朱棣会反,为了百姓着想也应该选择朱棣。
个人认为真正的忠臣是夏原吉,他自始至终都是心怀家国情怀,懂得变通,相比之下,铁铉是愚忠!
明末的一石米是多少斤?
给的这个明朝的一石米约重153.5斤。这个斤不是现在500克的斤,而是明代594.6克的一斤。 另外,明代说一石米,有精米糙米两种,各地不同的大米品种也有差异。一石米大约在92-94KG左右。
1 一石米是20斤。
2 明末时期,中国的计量单位中,一石等于120斤,所以一石米就是120斤。
3 在农业社会中,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人们需要用石来计量米的重量,而一石米就是指120斤的米。
这个单位在明末时期被广泛使用,用来衡量和交易米粮。
4 明末时期的一石米重量相对较大,这是因为当时农业生产相对落后,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较大,所以需要使用较大的单位来计量。
明朝银两换算不要说一大通!在明朝,一钱银子等于现在人民币多少钱,一文呢,一两呢?
明朝时期一两银子能买二石大米,也就是约377.6斤,按照现在大米均价约1.75元来计算,一两银子在明朝约为660元左右,再加上一些误差和不确定因素,一两银子约合现在的人民币600到800元之间。
一两等于16钱,一钱银子大约为41元人民币。
一两银子大约为1000文,所以一文银子大约为6到8毛钱。
明朝官员的工资到底有多低?相当于今天多少?
谢邀。
这个问题问的不好。明朝二百多年,工资标准和物价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像拿现在的工资到建国初期去生活一样,差距太大了,没意义的。
但还是回答吧,明朝官员的工资确实在中国古代王朝当中算是低的,大概只有宋朝官员工资的一半。而对于现在的***公务员来说,还算是比较高的。
明朝初期,以县令为例,月工资大米900斤。
计算方式1:实物计算。人均消耗2斤大米/日,可以养活15人。这个标准不算太低,多余粮食可以折算成副食。如果按一家五口人计算,日均消耗粮食6斤,相当于一个家庭33%的收入用于食用维持生活,其余67%用于其他消费,这个标准相当高了。
也就是说,按实物工资方式,明朝初期比现代好一些;
计算方式2:货币折算现代。按现在普通大米平均价格2.5元,合人民币2250元,对于养活一家人肯定是不够的。现在正处级工资无非几k,各地差异太大了。就算平均8k,一个人的工资只够全家人吃饭穿衣的,奢侈品和子女上私立学校了就别想了。
按货币工资方式,明朝初期和现在差不多,都是刚够一家人吃饭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石老师讲明朝历史全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石老师讲明朝历史全集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