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存在感的历史故事,明朝存在感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kodinid 2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存在感的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存在感的历史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大臣徐博的黄豆黑豆故事?
  2. 明朝那些事唐朝那些事儿这两本书写的真实吗?请给出详细理由?

明朝大臣徐博的黄豆黑豆故事?

徐溥储豆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明朝存在感的历史故事,明朝存在感的历史故事有哪些-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明朝那些唐朝那些事儿这两本书写的真实吗?请给出详细理由?

如果把当年明月比作医生的话,那大明朝无疑就是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当年明月是把大明朝的病症从头到脚描叙了一遍,并且粗略的点出了致使他患病的一些原因

明朝存在感的历史故事,明朝存在感的历史故事有哪些-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的魅力正在于给人以思考和暇想。明朝那些事作者只是用小说的笔法叙述史实。参考的都是正史以及名家文章书籍。真实性不容置疑,但历史的难点在于你不可能百分百地还原场景,尤其是主人公的内心。所以不同学者对同一史实的发展,原因和影响都是见仁见志的,但都是负责任有理论依据的。《明朝那些事儿》里说张居正和冯宝排挤高拱,后来又有陷害高的意图。而百家讲坛郦波先生说那都是冯宝干的,事实上除了张本人,我们都不知他的真实想法。

另外,《明朝那些事》里的严嵩和方志远先生所讲的人物性格和作风也不大一样。但这个分歧融入了个人情感。 另外还有对万历的看法,《明朝那些事》认为万历二十年之后明政局混乱,但民间繁荣,学术活泼。阎崇年在《明亡清兴六十年》里认为明亡于万历。

《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在博客上连载的博文,这些博文至今还在,大家可以去看看,基本上都是日更的。

明朝存在感的历史故事,明朝存在感的历史故事有哪些-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业余时间,要做到日更,要花时间去搜集史料、解析史料、消化史料,要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还得用一种大家比较乐于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说实话,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也已经比当时盛行的三无网文和地摊文学靠谱太多太多了。

从第一篇发布 2006-05-23 18:05:43 到 最后一篇的2009-04-10 19:28:42 ,三年时间,1779篇博文,他坚持下来了,写成这本书时,他还不到30岁。

他当然不可能方方面面考证明白,也不可能事事客观公正判断准确不掺杂个人感情,更不可能没有疏漏、错误。

要说严谨,即便像顾诚先生那样以数十年积累而终成一部《南明史》,自言【不满足于“言必有据”、“无一字无出处”,而是力求在史实上考订准确】,却也十分谦虚的表示:“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在我涉猎的明清史领域内,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相当有限,许多问题仅具一般常识,甚至毫无所知。实事求是的对待学问,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切忌把治学看得太容易,切忌过高估计个人的能耐”。

不管是《明朝那些事儿》还是《唐朝哪些事儿》,历史的魅力在于给人以思考和暇想,两个作者都是根据自己掌握的史料,学识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是有价值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存在感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存在感的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黑豆 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