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唐朝的中印战争历史,谈谈唐朝的中印战争历史背景

kodinid 2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谈谈唐朝中印战争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谈谈唐朝的中印战争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时期中日有哪些主要的文化交流?
  2. 古代中国的战争史是不是世界上最丰富的?
  3. 唐代朝廷和百姓之间,外在冲突如何补救,内在冲突又如何应变?
  4. 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唐朝时期中日有哪些主要的文化交流?

1、语言文字方面

公元前后,大和民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只有口头语言。后来经过汉文字的传播,公元5世纪后,汉字开始在日本列岛上正式使用。

谈谈唐朝的中印战争历史,谈谈唐朝的中印战争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隋唐时期,伴随着大量的使团、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其成员大多文化素养较高,对文化的理解度和吸收度较好,对于汉文字的学习也更深入。由此日本一些有识之士便着眼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在消化汉字的基础上借用汉字的读音来标记其语言; 借用汉字的训读音来

中日文化交流之遣唐使

中日文化交流之鉴真东渡

谈谈唐朝的中印战争历史,谈谈唐朝的中印战争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过渡:除了来往日益频繁的遣唐使,还有六次东渡日本的一位僧人为中日文化交流,

1.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其中历时12年,虽然双目失明,但最终第六次达到日本。

2.他在日本传播佛经,传播中国医药、文学书法建筑,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

谈谈唐朝的中印战争历史,谈谈唐朝的中印战争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教师总结:鉴真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终到日本,中日两国人民的赞扬与称颂更是表达对鉴真的崇敬之情。

3.中印文化交流之玄奘西行

过渡:鉴真的持之以恒,令人折服,在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同样,组织“重走玄奘西行路”活动,创设情境,穿越历史,重走西行之路。

从《玄奘西行与归国路线图》中,可以看到玄奘西行路是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过玉门关,最终到达天竺的那烂陀寺游学。

展示《大唐西域记》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玄奘西行带来哪些丰硕成果?

古代中国的战争史是不是世界上最丰富的?

感谢邀请。我觉得您提出这个问题的意思是:古代中国的战争在世界史上是不是最频繁的?说实话,我也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但从已学习过的历史书籍及散诸于各种文献的资料看,古代中国战争在世界史中不是最频繁的,即古代中国的战争史不是世界上最丰富的。

远的不说,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和朝鲜。日本在历史上也有过“战国”时期,也是贵族豪强争霸,战争频繁。朝鲜在历史上曾经是新罗,百济,高句丽三个国家并存,互相攻伐,争权夺地,农民起义不断。况且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入侵朝鲜,战争史丰富多彩。

至于欧洲,由城邦到国家,在形成的过程中,战火不断。各国王朝更替和争夺地盘乃至殖民地,更是战争频繁。这些强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的进程中,全是靠战争盈得利益。

从历史上看,华夏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农耕文明,进而信奉儒家学说。不好战,讲究和为贵,延续了几千年。当然,其间也有战争,但从世界史上看,中国古代战争不是最频繁的。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在这么悠长的历史长河中,自然少不了血雨腥风的厮杀场景。由于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载体,所以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利益纠葛和刀光剑影的政治文化。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战争经验,涌现出了像《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光彩夺目的不朽巨著。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古代中国的战争史是世界上最丰富的。

古代中国3000年编年史,大大小小有记载的战争和内乱可能高达1000场,平均每三年就有一次,东亚大陆战争的频繁程度远超同期西方,战争性质基本上包括“扩张,被扩张,内战,内乱等”……仅以中国180年近代史来看,中英二次鸦片战争(2年),中法战争(0.5年),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战争(15年),日清战争(1年),庚子之乱和八国联军的战争(1年),辛亥革命(0.5年),北伐战争(2.5年),军阀混战(0.5年),中日战争(14年),国共内战(4.5年),朝鲜战争(3年),从头到尾参与越法战争越美战争(高达22年),中印战争(0.5年)中越战争和中越边境战争(10年),就算忽略各种小规模战争和冲突(如西沙,珍宝岛等),忽略内乱(如***武斗),从广义上来说中国180年间大约有75年是处于战争之中……由于1989年之后中国再没有战争,那么从狭义上来说,是149年间有75年处于战争,平均二年一场,这个数字又超过了古代……这是非常惊人的,我们经常自喻为“爱好和平的民族”,为何战争频度如此之高,请不要以“帝国主义强加于我”这种肤浅的解释,而是要深入研究……

这个问题很简单,不是!因为较少的海战,这一块的缺乏导致中国古代战争的丰富性差了一些,所以我们不好说自己的古代战争形式最丰富,但其他陆战,江河水战确实是最丰富的,没有之一!注意,我们讲的是丰富性,不是频繁性,其实中国古代和平时期更长,人民生活与世界其他地方比更安定,更幸福,这一点我们可以骄傲的对世界宣布中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古代文明,也是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伟大国度,中国的历史是如此真实如此漫长,他的存在就是宇宙的骄阳,照耀八方,万古长青,也迫使西方和所有周边国家不得不顶礼膜拜,仰头观望,如今更是只能用神话传说才能为它们各自的祖宗找点存在感,西方与周边国家的历史都不是发生过的信史,而是发明家发明的伪史,只不过因为满清三百年民族压迫,尤其是近代以来的腐朽***统治,被西方列强入侵瓜分,这才导致中华文明一落千丈,加上汉奸横行,奴性深重,对外战争每打必输,丢人现眼,不过这也可以当做是失败的教训,有正便有反,正反两面的战争教训也算战争丰富性的一部分吧,以上,谢邀

唐代朝廷和百姓之间,外在冲突如何补救,内在冲突又如何应变?

先讲个小故事

李渊当年在晋阳太原)起兵时,因为自己的力量不足,并且担心东突厥在背后捅刀子,便让刘文静出使突厥,送上金银财帛并与东突厥的(始毕可)汗约定,你借我精兵良马,我把隋炀老儿搞了,“若入长安,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归突厥”,因此李渊乘风破浪才建立了唐朝。唐朝建立后,突厥便率军前来索要财物,当然,之前朝庭已经给了很多赏赐,但仍然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一则国家初建,国力虚弱,根本经不起大的战争;二则突厥所备粮草不够,他们也没想到李世民敢硬刚。突厥害怕十万精兵就此埋骨他乡,于是李世民用了个疑兵之计,摆出了很大的架势把突厥进犯的念头扑灭,与突厥签了城下之盟。李世民为日后东突的战争不仅赢得了时间,也保证了山西以北暂时的边疆稳定。



还有就是唐玄奘的中印建交。这个不细述,《西游记》就是以此为蓝本创作的神话小说

从这里便能看出,唐朝外在的冲突在前期是连吓带哄的方式,通过武力恐吓和建交等方式暂时维持稳定。

如果说前期***还很虚弱,然而中期的***便是一头猛虎。唐朝289年的历史几乎年年战争,其中以下几点制度功不可没:

一,府兵制

所谓府兵制即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不打仗的时候士兵农忙时种田,农闲时操练拼刺格杀排兵布阵。而打仗的时候,士兵就自备干粮马匹随军出征。随着府兵制的完善,唐朝就轻松解决了因打仗烧钱的问题。

二,结和”番军“进行掠夺性战争

番军就是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就是告诉这些塞外的番军,我们一起去打石国,财宝大家一起分。这样就相当于打仗挣钱,越打越有钱。

三,均田制

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答案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玄奘西游天竺著有《***西域记》一书,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故选D。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谈谈唐朝的中印战争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谈谈唐朝的中印战争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战争 中印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