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的死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的死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灭亡的时间?
1644年4月25日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元朝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南京为陪都。明朝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南明。清兵入关后,陆续击败弘光皇帝、隆武皇帝、绍武皇帝等诸***。1662年永历皇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明朝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至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到达缅甸和暹罗北境,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这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也有学者指出逾亿,也有晚明人口近两亿的说法。
明朝建立:始于1368年朱元璋推翻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在南京建都称帝,国号大明。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明朝灭亡: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队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随后清朝军队在原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领下入关击败大顺军,但由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的若干个南明***延续了数十年,忠于明朝的明郑从荷兰人手中***作为反清基地。
直到1683年清军***,明廷完全灭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同年清军入关。
纯粹意义的明朝已经灭亡。
但是之后还有南明(一些明朝大臣拥立的***),1662年,吴三桂将永历帝绞杀于云南昆明,南明灭亡。明朝最后疆域-台湾。1683年清***派施琅攻下台湾。
1644年4月25日
清军入关的时候,其实明朝已经灭亡了。1644年3月19日北京城破,崇祯皇帝自尽于煤山。明朝已经灭亡了。而清军入关是在1644年4月23日,山海关附近吴三桂和李自成鏖战之中,清军突然杀出,给李自成以沉重打击。4月29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4月30日李自成逃离北京城。当年的十月初一,顺治帝在武英殿正式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而此时,明朝已经灭亡了近半年了。
唐朝实亡于唐玄宗,明朝实亡于万历,清朝实亡于乾隆,你认为对吗?
不对。
确切的说三朝都在他们之后进入衰退期,而且这些大部分是有他们造成的更贴切一些。
唐玄宗大兴奢靡之风,宠爱杨玉环,不过问朝政,远贤臣亲小人,建藩镇让将领拥有自己独立的军队,虽然有风险,但在当时府兵制已名存实亡的历史前提下确实,拥有一定道理和正确性,错误就在没对藩镇进行有效管控,同时对少数民族没有提前做好分化瓦解的防范,让其借助内迁逐渐壮大,最后霍乱大唐。
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38年,其中30年不上朝,很多人因此把他称为[_a***_],其实不然。万历皇帝虽然也有一些弊病,比如挥霍无度,任宦官为矿监等横征暴敛,但统治上依然有所建树,万历三大征等也为明朝做出了贡献,只不过后世之帝王没有出彩的,加入光宗没有红丸案,或许大明会再延续几十年,汉武帝穷兵黩武,让国家几乎崩溃,刘佛陵和霍光不是依然可以力挽狂澜,再有后面的汉宣帝刘询,励精图治同样有了孝宣中兴的局面。
乾隆实际上是中国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前半生还是比较靠谱的,励精图治,继续执行部分雍正的政策却更加柔和一些,让大清达到了康乾盛世的鼎峰。但他和上面两位一样,一看到没有了对手,就迅速堕落了。六下江南,铺张浪费;卖官鬻爵,致使官僚***受贿成风而不治理;闭关锁国,错失了开眼看世界的大好时机,让清朝逐渐落伍等等都跟他有关,后续的灭国也跟他有关,更跟后世无能之君有关。
三朝并非亡于他们,却衰败于他们,有巨大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们之后的继承者,没能像汉宣帝一般中兴国家,碌碌无为,同样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的死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的死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