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武则天以后的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武则天以后的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唐创立科举制的意义?
科举制创立的意义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贞观时(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开元年间(唐玄宗),任用***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一.起了抑制门阀的作用.
二.扩大了官吏来源.
三.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四.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李顿是武则天的儿子吗?
不是,武则天的儿子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李旦。
李弘(653~675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一代女皇武则天长子,唐朝第一位死后追封皇帝的太子。
李贤(655年1月29日-684年3月13日 ),字明允,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次子。
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
唐睿宗李旦 (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轮 、李轮 ,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五位皇帝(不算唐少帝和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
李顿不是武则天的儿子。但在《风起洛阳》太子李顿是圣人的儿子,他的人物原型是李显。圣人就是从他的手中夺得的皇位,据圣人所言,李顿想要把皇位让给自己的老丈人,圣人这才废了他的皇位的。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儿子,是唐朝第四位皇帝。他先后当过两次皇帝,总共在位五年的时间。
《风起洛阳》中太子李顿的历史原型,就是历史上李唐王朝的第四任皇帝唐中宗李显。
李显原名李哲,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最初被封为周王,后又被改封为英王,是武则天亲生的第三个儿子。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李显以皇太子身份在洛阳继位,史称唐中宗。
历史上唐朝的薜刚真的推翻武则天了吗?
历史上并无薛刚此人,民间演绎出来的,原型为薛仁贵之孙薛嵩。 薛刚的故事是民间评书和戏曲中薛仁贵系列故事的一部分,为薛仁贵之孙,薛丁山的 儿 子。见于清代如莲居士的《反唐演义全传》以及流传至今的评书、戏曲等。
在中国历史上,为什么自唐代以后,就没有再出现像武则天一样的女皇了?
从当皇帝的条件说起,最起码得有一定才学和见识,还要有野心,有智慧,懂权术。
一、这其中智慧靠得是天生聪慧,和后天努力,这在女性中到也不难看到。
二、但是才学和见识相对古代女性具备这个条件的就少了。本来在古代由于女性社会地位不如男性,都是崇尚无才便是德,所以好多女性很少读书,而且也不提倡女性抛头露面。所以有才学的女性很少,就算富家女读一些诗书,有些知识由于长期独守闺房也不会有什么见识。没见识的人,自然也谈不上有什么野心。
三、权术是长期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结合自己的智慧总结出来的经验,古代一般不允许女性当官,她们也自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四、最后由于武则天当了皇帝,大量提拔武氏家族,差点取代了李唐,为后期的统治者所借鉴,不敢再让皇后或者妃子参与政事。
五、不过虽然压制倒也有例外,就像权利欲望横溢的慈禧不就控制了中国大半个世纪吗,虽然不是皇帝,但是胜是皇帝。
所以因为古代的道德和制度不具备女性成长成皇帝的条件,所以像武则天、慈禧这样的毕竟是少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武则天以后的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武则天以后的唐朝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