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微鉴明朝的贡献,明朝的伟绩

kodinid 2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微鉴明朝贡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微鉴明朝的贡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对古代史有什么贡献?
  2. 明朝于谦的功绩究竟为何?

明朝对古代史有什么贡献?

个人认为,明朝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政权,虽然在领土的扩张领域未及前后两朝,但是正是在这一时期,人们才正式意识到民族的重要性,人们才知道有国才有家,有民族才有国家


明王朝(1368-1644年),一共历经276年,前后有16位皇帝继位统治惶惶中华大地。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世宗嘉靖,明神宗万历。明朝的存在对古代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历史微鉴明朝的贡献,明朝的伟绩-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再次实现中华一统,疆域辽阔。朱元璋彻底击垮了元朝,结束了蒙古族的残暴统治,实现了自唐代以来,从没有过的统一局面,重点是收复了新疆西藏

二、中华文化得到复兴,大汉民族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尊严。中华文化在蒙古统治的时候不断被改变并日渐衰微。如果没有明朝,我们的中华文明便不会复兴。善于学习、包容开放的文化属性在明代体现的淋漓极致:郑和西洋、古代小说四大名著的其中三部问世,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等。

综上,明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微鉴明朝的贡献,明朝的伟绩-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不只是重新收复燕云十六州和郑和下西洋,还有《永乐大典》,想必前者《永乐大典》对于古代史有更巨大贡献。在古代写书不易,保存更不易。从有文字记载到明朝朱棣时期,虽然文献保存不易,但也是有无数的文献被保存下来,就比方说历朝历代修的前朝史书。对于古代,文献也是害怕战争的,一本书说不定在一次战争中就会被消亡,所以《永乐大典》的编纂,给后世留下很多宝贵财富,这让我们有可以翻阅古籍,查阅资料的可能。不论是医学、农业、法学等等,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在里面找到有关的书籍,《永乐大典》是明朝对于古代史最大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

明朝于谦功绩究竟为何?

明朝明英宗在位期间,被太监王振忽悠,亲征瓦剌,结果兵败被俘,明朝皇帝丢了,首脑没了,距离亡国可以说一步之遥——就算是不亡国,丢失半壁江山也不是没可能。

是于谦挺身而出,拥立明代宗继位,然后打退瓦剌进攻,改变了历史走向。

历史微鉴明朝的贡献,明朝的伟绩-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于谦(1398—1457年),字廷宜,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永乐十九年中进士宣德初年授御史。后在镇压汉王朱高煦叛乱中立功,于是被明宣宗朱高炽升任江西巡按。由于于谦在江西任职期间,政治清明,关心民生,所以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于谦被升任兵部右侍郎坐镇河南山西两省。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刺部也先首领率领大军进犯明朝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七月明英宗令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谁知在土木堡遭遇大败,军队死伤惨重,连明英宗也被瓦剌俘获。消息传回到京城,国家无主,一时间人心惶惶。当时绝大部分的大臣要求朝廷南迁南京,因为明朝是双首都制,所以很容就可以完成迁都工作。

  在景泰帝即位后,于谦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也先用英宗来要挟于谦,于谦这样回也先:“社稷为重,君为轻”。也先见无可乘之机,只能是与明军大战一场,最终被于谦打败,带着英宗退回草原。景泰帝甚喜,于是给于谦加封少保,总督军务。

也先回到草原后,见大明朝已经立新天子,英宗已经没有价值,不如用明英宗和明朝交换财物。就这样明英宗就被放回来了,明英宗回来后,被景泰帝囚禁南宫。这一锁就是七年,景泰八年(1457年),景泰帝朱祁钰病重,再也无暇顾及明英宗了。于是石亨、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趁景泰帝病重之机,突然发动了著名的“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称帝,改元天顺。

  明英宗复辟之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给自己正名的问题。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明英宗复辟的首件事就是恢复朱祁钰郕王的身份,把年号改为天顺。当然啦,还有重新整顿朝廷,巩固自己的皇位

  但是以于谦为首的抵抗派,在孙太后的支持下,力排南迁之议。八月十八日,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二十一日,升任于谦为兵部尚书,把备战御敌的重任交付给了于谦。九月,在众臣请求下,孙太后同意朱祁钰继承皇帝位,史称“景泰帝”。

于谦出生于1398年,这一年,大明王朝送走了它的建立者,却迎来了它的拯救者,这就是于谦最大的一个功绩——救国于危难之中。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永乐十九年(1421年)中进士,此后于谦历经明仁宗和明宣宗两朝,眨眼就到了明英宗,因为仁宣之治的两位缔造者在位时间加起来都不足十一年。

于谦曾参与平定造反大王朱高煦叛乱,不过是跟着明宣宗去的,只是见见世面。朱高煦很快就战败被擒,明宣宗就让于谦去数落他的罪行,结果于谦竟然把朱高煦骂得瑟瑟发抖,明宣宗龙心大悦,升于谦为巡按江西。

明英宗幼年即位,跟宫里的宦官们玩的很好,于是明朝的第一位权阉出现了,那就是王振。王振权倾朝野,说话比皇帝都管用,因为大多数时候,皇帝都听他的。

既然掌权,王振又不是什么清官,收钱是必须的,谁敢不给,就往死里整,比如于谦。于谦是出了名的两袖清风,根本没钱孝敬,就算有,于谦也不会给,于是在正统十一年(1446年)于谦进京觐见后,很快就被诬陷下狱,差点被搞死,好在有两省百姓官吏和藩王求情,这才出狱。

王振是很会折腾的,最后把自己折腾死了,他死了不要紧,要命的是他差点把国家也整死了,幸好于谦没死。

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先率部南侵,明英宗在王振是劝说下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大败,明英宗被俘,二十几万明军精锐损失殆尽。

明英宗带走的就是拱卫京师的军队,他这一败,北京防卫极度空虚,从外地调兵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朝廷上下掀起一股迁都浪潮。

但于谦力排众议,否决迁都,坚请固守。之后为了防止也先拿明英宗做文章,又立了朱祁钰为帝。

立了新皇帝后,于谦整顿兵备,召集民兵,部署在要害地方,并亲自督战,最终成功挡住了瓦剌军队,保住了北京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微鉴明朝的贡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微鉴明朝的贡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于谦 明朝 明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