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张廷玉歪曲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张廷玉歪曲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个人感觉《明史》对史实的记载很不靠谱,大家觉得呢?
谢谢邀请。我认为《明史》还是比较靠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明史是从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设立明史馆,修明史,中间因为各种原因,修修停停,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才定稿修成,历时九十多年。史学界公认的《明史》在二十四史中,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
《明史》在年月日,发生什么事,谁干了什么,出现了什么事件,这些主要的记载,基本是没问题的,而史书最重要的也就是这些了。
明史问题比较大的部分,也就是关于崇祯的记载了,有些资料由于战乱被毁,或者清朝统治者出于对崇祯的憎恨,篡改某些史实是有可能的。
著名明清史学家谢国祯认为你《明史》有五个缺失的地方;1.对清廷不利的史时。2.对明朝初年事实记载不够翔实真实,尤其是驱逐蒙古于漠北、女真于东北和明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3.出于清廷的需要,对建文帝的事情非常忌讳。4.对于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大肆抹黑。5.对东林党人多加以美化。
这些问题,只能算是美玉的一些瑕疵,总体来说,《明史》绝大部分史实是可信的,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先秦、两汉的,比较靠谱的史书。
一、查继佐举报明史。
也许你我看过金庸小说拍的电影,很尊敬金庸,但也许你不知道,金庸祖先查继佐是中国最大的汉奸之一,害死了清初修《明史》的七十多位史学家,导致我们今天看不到完整的明朝历史。然后清朝一灭亡,查良镛就改名金庸写了一堆洗白祖先和自保的***。甚至有传说金庸说自己祖先得罪了雍正被杀头,因为 雍正年间,查慎行的弟弟查嗣庭去江西做考试官,他出了一道作文题 “维民所止”,雍正听说后,觉得“ 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了头,这岂不是要杀自己的头吗? 这一下不得了,雍正下令将查嗣庭全家逮捕严办。但有人指出这是不符合史实的。
二、文字狱都那么严重,你指望清朝谁能把完整的明史流传下来,就算流传下来了,就算是司马迁史记都有错的,你又指望谁写的一定是对的?
三、明朝的奸臣愚民
崇祯临死前写了“……勿伤百姓一人”那段话,我看到的有几个版本,一个是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还有一个是
虽朕薄德匪躬,上干***,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
还有一个说的不是可以分自己的尸体而是要李自成去分大臣的尸体。
不管哪一个都提到“诸臣误国”,我觉得最后一个更符合事实。加上有人又说崇祯说过“文臣个个可死”之类的话,可见当时树倒猢狲散的场景。那么,崇祯说的这些话,肯定也得罪了不少“文臣”,就算不得罪也不是好人。他们要不抹黑一下前朝也不太可能了,也正合清朝的口味。
我觉得《明史》对史实的记载比较靠谱!《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本史书,也是官修史书时间最长的史书,从顺治二年一直到乾隆四年,前后经历九十年。
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编者对史料的考订、史料的运用、对史事的贯通、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受到史学家的一致好评,赵翼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清朝考究学、经学兴起,文人注重对文字的研究和历史的尊重,因此《明史》在比较有争议的史实面前就将所有的争议都写入史书,由后人评判,比如建文帝的生死之谜在《明史》中就有两个版本!《明史》尊重史实,不以明代官定史论为据。如建文帝年号于成祖夺位后革除,其四年实录仅以元、二、三及洪武三十五年,附于《明太祖实录》之后。《明史》中则专立《恭闵帝纪》一卷,甚为得体。再如英宗削景泰帝号,情形与建文事相似,《明史》中亦处理得当。
《明史》的编纂人员几乎全是汉人,人才济济,而且人才济济,有当时的著名文学家朱彝(yí)尊、尤侗和毛奇龄等人。但出力最多的是清初著名史家万斯同。而且万斯同是明末清初抗清斗士黄宗羲的徒弟,在明清之际,有一些明朝遗臣和反清志士十分重视明史的研究,防止清***篡改史实,因此,抗清人士和明朝遗臣要么自己出山参与编纂,要么派***出山参与编纂,也有自己编纂一部分用于提供史实的!
在编纂《明史》时虽然有睢州人汤斌等***积极参与,但黄、顾等人仍然秉持文人的骨气坚持不肯与清廷合作,但为着保存明朝真实史迹的目的,仍派出了得力助手参与明史的编纂。黄宗羲除了派得意***万斯同外,还派了自己的儿子儿子、顾炎武也派了的自己外甥。这样,就相应地保证了明史的质量。
万斯同专意古学,博通诸史。《明史》的初稿基本是由他完成的,他病死后先后三次任明史总编的王鸿绪,把万氏的《明史稿》进行了改编,最后由张廷玉总裁,编成《明史》。经过三次改稿,费时几十年。《明史》的确有不少长处。首先,它体列严谨,叙事清晰,文字简明,编排得当。
其次,《明史》的史料较为丰富。当时可资的第一手史料很多,除一套完整的明朝各帝“实录”而外,尚有邸报、方志、文集和大量私家史乘。朱彝尊修史时《上总裁第二书》中说,仅各地的方志藏于国家图书馆者,即达三千余册之多。
此外,如明人王世贞著述的《锦衣志》、《中官考》等,都对明朝特务统治和宦官之弊有系统地作了介绍。这些,都使明史的修撰者们较之各朝修官史者,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因此《明史》对史实的记载是比较靠谱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廷玉歪曲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廷玉歪曲明朝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