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以后的新疆历史发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以后的新疆历史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晚清新疆建省的过程是怎样的?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岳忠豪
学界一般认为,新疆在建省前,施行的是以军府为主导的郡县制、伯克制、扎萨克制相结合的制度。中央***在新设立伊犁将军作为最高军政长官,其下有都统、驻扎大臣等职,管理新疆军政要务。但同时又保留新疆各部的一定特权,由清廷任命当地部族首领担任扎萨克、伯克制长官,并依照其对中央***的忠诚程度而封以世爵,恩威并重,以示羁縻。
(清末喀尔喀札萨克处决农奴)
但由于后来清廷简放的伊犁将军及各驻扎大臣素质低下,鱼肉百姓,加剧了新疆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加之部族首领特权依旧,反而能借助中央之名行欺压之事,这些情况使得同治年间新疆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其后又爆发了阿古柏入侵新疆及沙俄武装侵占伊犁的事件,新疆一时间成为了列强争夺的战场。清廷的边疆危机空前加剧,传统的羁縻政策已不适合新疆的管理,靖肃新疆,改革新疆的政治管理体制势在必行。早在变乱发生以前,许多有识之士就认为,为加强中央管理,新疆建省势在必行。龚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议》(1820年)《御试安边绥远疏》(1829年)中,魏源在《西北边域考》和《答友人问西北边事书》等著作中都基于新疆的重要战略地位而提出新疆建省的主张,继其余绪的左宗棠也极力倡议新疆建省,这都为建省提供了一定的舆论准备,也证明新疆设省已成为社会共识。
(左宗棠)
在清廷驱逐阿古柏、收复伊犁后,清廷认为“承平年间旧制,万难再图规复”,决定在全疆陆续设立郡县,裁撤各地驻扎大臣、取消伯克制,以自下而上的建省方式加强对新疆的管理。光绪九年(1883年)谕旨刘锦棠委员试置南疆各道、府、厅、州、县各级官吏。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实授刘锦棠为甘肃新疆省巡抚,魏光焘为甘肃新疆省布政使,这标志着新疆正式建省,各地道、府、州、县相继设立。为了加强新疆与甘肃等地的统合,决定新疆不宜单独设置总督,应设巡抚一员,受陕甘总督节制,原伊犁将军专辖伊塔边防,不再总统全疆。新疆自此改变了过去以军府制为主导的治新政策,转而实行了趋同内地的行政管理体制。
(新疆首任巡抚 刘锦棠)
新疆古称西域,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唐朝时期又在此地设立安西都护府。元朝时期此地为察合台汗国。明代在西域处于退缩状态,但仍在此地设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清朝时期此地是蒙古准噶尔汗国,康熙时期击败准噶尔,雍正时期设“新疆六厅”。乾隆时期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总管军民,也就是伊犁将军,但是新疆并没有设省。
到晚清时期,受到英国和俄国支持下的浩罕汗国的入侵,趁清朝内乱时机,建立了阿古柏***。左宗棠请胡雪岩出面,向外国***,充作军饷,出兵新疆,消灭了阿古柏***,收复了新疆。收复新疆之后,左宗棠上书清廷,提出在新疆建省,李鸿章认为,建省成本很高,新疆财政收入无法支持,没有必要。
最后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就是新疆建省,由甘肃巡抚兼任,1883年刘锦棠奉旨开始任命新疆南部各地官员,次年11月清朝任命刘锦棠为“甘肃新疆巡抚至此,新疆正式变为省制。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2017.12
新疆历史悠久,现在还遗留着哪些古城遗址?
新疆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古迹遍布全疆,尤其是在汉唐时期的文物古迹比较多,主要还是集中在天山以南,吐鲁番地区比较多,,吐鲁***称新疆的露天博物馆,最著名的有阿斯塔纳古墓群,洋海古墓群,交河古城,高昌古城,千佛洞,柳中古城,烽火台,火焰山。其次是库车县,库车古称龟慈,是汉朝时期的西域都护府所在地,是唐朝安西四镇之一,安西都护府所在地,还有喀什的疏勒古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一系列古城遗迹也比较多,楼兰古城,鄯善古城,尼雅古城,于闐古城。北疆的吉木萨尔县是唐朝时期最著名的北庭都护府所在地,在伊犁河畔的霍城县有清朝时期镇守西域的惠远古城。
和大唐同荣同辱,针锋相对的吐蕃帝国,为何在唐帝国灭亡以后,也销声匿迹了?
吐蕃是唐王朝最大的劲敌,曾在唐朝后期多次趁虚而入,两次攻陷首都长安。不过,勇猛的吐蕃军队最终未能消灭唐朝,而且吐蕃也先于唐朝一步灭亡。公元842年,吐蕃末代君主死于宗教***,帝国崩溃,军事贵族拥兵割据。
在唐朝全盛时期,尚且未能消灭吐蕃,而等到唐朝衰落以后,吐蕃更是趁火打劫,长驱直入,先后切断了唐朝的河西走廊,攻陷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并扩张到了印度北部的恒河流域。
吐蕃灭亡的原因总共有三点,一是军事扩张过度,结果遭到唐朝与南诏的重创,二是内部斗争频繁,激进的佛教徒们刺杀了灭佛的君主朗达玛,三是政治***,吐蕃达到极盛以后也不可避免地走了下坡路。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原本是一支以游牧、农耕为主的民族。在松赞干布时期,吐蕃人统一了青藏高原,并与唐朝联姻,迎娶了文成公主。
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帝国,而不是宋元时期松散分裂的吐蕃诸部。 贞观末年时,唐朝大臣王玄策曾借助吐蕃骑兵和西域军队消灭印度的中天竺国,威名远播。
随着松赞干布去世,唐朝与吐蕃为了争夺青海、新疆彻底翻脸。唐高宗总章三年,名将薛仁贵率军5万,在大非川之战被吐蕃击溃,全军覆没。 唐高宗仪凤三年,李敬玄率军17万征伐吐蕃,在青海之战兵败,差点被吐蕃所擒。
经历过这两次大战以后,唐朝由扩张转为防御,不得不集中力量对付吐蕃。双方在剑南、西域、陇右等地展开激烈对抗,互有伤亡。
在唐玄宗的开元、天宝年间,强***朝处于攻势,吐蕃处于守势。然而唐朝爆发的安史之乱耗尽了力量,给了吐蕃军队入侵的战机。唐朝的叛将仆固怀恩援引吐蕃作为外援,使得吐蕃切断河西走廊、攻入长安。
后来吐蕃虽然退兵,但依然攻破了唐朝的陇右诸州。 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吐蕃处于攻势,唐朝处于守势,一方面要去防御吐蕃,另一方面还要应付国内的骄兵,比如河朔三镇:魏博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卢龙(范阳)节度使,内外交困,窘迫到了极点。
反观吐蕃,吐蕃在君主赤松德赞时期达到极盛,东北与回鹘汗国沿着贺兰山分界,南至印度北端,东南接纳南诏国称臣,西北与***帝国分界,幅员万里。可是盛极必衰,任何帝国都逃不过这个规律,吐蕃也一样。
两国对立,有危机感,才能保证内部同心同德,一至对外,反之,外部没有军事压力,内部就会争权夺利,高层享受荣华富贵,至民众与水火而不顾,后果就会导致民怨沸腾,天下不稳!
在***灭亡后,吐蕃***也爆发了严重的内乱。宗教和王权之间的矛盾以经达到不可调和地步,全国各地寺庙兴建,致使国家税收严重缩水。可怜的税收无法支持旁大的帝国,百性生活困苦,僧佛等特权介级让国王和各级人民难以忍受,农民起义也在各地燃起,在末代赞普实行在打压佛教后,也死于其暗杀。在赞普死后,国家因各种矛盾最终分蹦离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以后的新疆历史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以后的新疆历史发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