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与蒙古的摩擦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与蒙古的摩擦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蒙古史书记载的与明朝的战争?
1368年,朱元璋的大军攻破了北京,标志着元朝的灭亡。同一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元朝灭亡后,蒙古势力基本退回了大漠,但是尚未放弃元朝国号,史称“北元”。朱元璋时期对蒙古的战争,主要就是逼迫其放弃国号。1369年,朱元璋派遣常遇春、李文忠率领步兵8万、骑兵1万进攻元上都开平。
这次出征很顺利,元顺帝被迫逃亡应昌(今内蒙古赤峰),据说元顺帝还作下一首歌来表达自己的悲伤“失我大都兮,冬无宁处;失我上都兮,夏无以逭(huàn)暑”
嘉靖年间蒙古入寇几次?
两次,一次是土木堡之变,一次是庚戌之变。
1、土木堡之变,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率二十万精锐大军北征瓦剌兵败并且被俘的事变。
当时京师二十万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鞑靼土默特部领袖俺答率军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和副总兵林椿皆战死。因贿赂严嵩子严世蕃而任宣大总兵的仇鸾惶惧无策,以重金贿赂俺答,使移寇他塞,勿犯大同。八月,俺答移兵东去,八月十四日,入古北口,杀掠怀柔﹑顺义吏民无数,明军一触即溃,俺答长驱入内地,营于潞河东二十里之孤山(今通州东北)、汝口等处,京师***。
俺答突然兵临城下,一时极为震恐,手足无措。当时京师兵籍皆虚数,禁军只四五万,半为老弱,半为内外提督大臣之家役使。又缺少战具甲仗,战斗力很差。严嵩也要求诸将坚壁勿战,听凭俺答兵在城外掳掠。此时,俺答兵自白河渡潞水西北行。十九日至东直门。二十一日德胜门、安定门北民居皆被毁。
八月二十二日,俺答由巩华城(在昌平县)攻诸帝陵寝,转掠西山、良乡以西,保定皆震。
明朝是怎么把强悍的蒙古人赶回了草原?有哪些具体军事措施?
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后,逐步抓住了红巾军一部的军队,然后把南方平定了,元朝的衰败是元朝自己本身把事情搞砸了,元朝建立后把全国人分四等,南方人最低等。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元朝末年,在以韩山童为首的红巾军起义作为星星之火,元朝建立近百年了,军队,官僚集团逐步退化,全然没有当年蒙古骑兵那样的战斗力,以至于和朱元璋的军队作战时胜少败多,最后徐达北伐时自知北京不能死守,主动向北方草原逃去,徐达追了一阵就暂先把北京占住,后又北伐,所以皇帝也落个顺帝的称号。
元朝的败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北伐结果
至正二十八年七月,元大都被北伐的明军徐达部攻陷,元顺帝北逃,监国淮王贴木儿不花被俘杀。洪武二年(至正二十九年),明将常遇春、李文忠出塞攻陷上都,元顺帝北逃,明军追击百里,俘虏宗王庆孙等万余人。
洪武三年四月,元顺帝卒于应昌,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即位。五月,明将李文忠攻陷应昌,爱猷识理达腊以数十骑北逃,明军获其子买的里八刺及后、妃、诸王官属数百人,并得宋、元玉玺等物。洪武十一年,爱猷识里达腊卒,汗位传至脱古思贴木儿。
明太祖朱元璋派遣蓝玉北伐结果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明将蓝玉率军在***儿海袭击了脱古思贴木儿的汗营,俘获其次子地保奴以及后妃公主五十余人、诸王官属近三千、男女七万余,还有马驼牛羊十万,脱古思贴木儿仅与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逃遁,脱古思贴木儿与太子天保奴在途中被也速迭儿杀死。脱古思贴木儿死后,与其一起逃亡的元臣捏怯来、失烈门等后来都投降了明朝。
《明史.鞑靼列传》称:“自脱古思帖木儿后,部帅纷拏,五传至坤帖木儿,咸被弑,不复知帝号。有鬼力赤者篡立,称可汗,去国号,遂称鞑靼云。”
总而言之,元末时期因为统治者的昏聩无能,以及各种苛政,导致各地起义不断,已经严重消耗了元朝的统治基础,加上之后元朝内部忙于斗争,致使像脱脱帖木儿等能臣干吏无用武之地,等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在中原已经是无立锥之地了,种种因素导致明朝以摧枯拉朽的态势一举统一全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与蒙古的摩擦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与蒙古的摩擦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