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行政区划,明朝历史行政区划图

kodinid 4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行政区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行政区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求明朝和清朝地方行政区划?
  2. 万历年间的行政区域?
  3. 中国古代隋唐至明清地方行政区划?
  4. 明代辽州属什么府?
  5. 明朝有安徽省吗?

求明朝和清朝地方行政区划?

明朝:明初曾沿袭蒙元的行省制,但后来深感不便,于是进行改革。1376年(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1428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 明代一共设置16都司、5行都司、2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

万历年间的行政区域?

朝行政区划是指明朝时期对地方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

明朝历史行政区划,明朝历史行政区划图-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直隶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制并存的大体格局。后分设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掌各省军、司法权力,后逐渐被巡抚制度代替,巡抚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

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宣德后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短期与长期两种。巡抚主理民政,每省皆有。

1428年(宣德三年)以后,全国统分为两京、13承宣布政使司,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斡难河卫。两京是北直隶和南直隶;13布政使司简称13司,俗称13省,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关西七卫统治现今的青海和新疆,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统治西藏西部和拉达克。

明朝历史行政区划,明朝历史行政区划图-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古代隋唐明清地方行政区划?

秦郡县制,有九原郡,桂林郡等,西汉实行封国制,后来平定七国之乱后实行郡县制,有州郡县***,唐宋也主要是郡县制,唐后期藩镇割据严重,宋在地方设三使,以文官为地方长官,加强地方控制,元实行行省制度,设有直隶行省,云南行省,岭北行省等,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原吐蕃地区,明清也是行省制,明朝设贵州布政使司,奴儿干都司,清奠定了我国基本版图,设过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一些边疆地区由将军管辖

明代辽州属什么府?

明,是我国古代历史最后一个汉人政权,享国276年。明朝行政区划大体承袭元朝,为两京十三省,***四级并存和民政,军事,司法分立。两京为北直隶(北京)辖8府2直隶州。南直隶(南京)辖17府4直隶州。而辽州隶属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今属山西左权县。

明朝有安徽省吗?

明朝没有安徽省,安徽省和江苏省是清朝设置的。在该地区明朝的行政区划是南直隶,直接归南京管辖。

明朝历史行政区划,明朝历史行政区划图-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初年,直属京师南京的地区为直隶,洪武初年建都应天府(今南京),以应天府、苏州府、凤阳府等14个府级单位为直隶

清朝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也就是后来的江南省。

江南省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省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因其制过大,为维持满清中央统治,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首字,称为安徽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行政区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行政区划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直隶 明朝 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