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历史上的明朝,朝鲜记载的明朝历史

kodinid 2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朝鲜历史上的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朝鲜历史上的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高丽属于明朝哪个国家?
  2.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不统治朝鲜?
  3. 历史上明朝跟李氏朝鲜的关系如何?

高丽属于明朝哪个国家

属于明朝藩属国,高丽,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推翻弓裔,拥立王建为王,935年合并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实现了“三韩一统”。高丽都城为开京(今朝鲜开城)。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11世纪中叶后以千里长城与辽、金为界。

西北在12世纪的高丽睿宗时期达到鸭绿江沿岸,东北在高丽末年的恭愍王时期扩张到甲州(今朝鲜甲山郡)、吉州(今朝鲜吉州郡)一线。

朝鲜历史上的明朝,朝鲜记载的明朝历史-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这么强大为什么不统治朝鲜?

明朝与朝鲜是山水相连的邻邦,明朝国力强盛,但是,对待弱小的邻国朝鲜,没有恃强凌弱,没有实施占领和统治,具有大国风度。明朝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呢?小牛在此就与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大明开国君主朱元璋回顾了汉朝以来中央王朝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史,认为半岛地方政权总是祸端。但是,朱元璋不想因此而征伐占领并统治那里。因为朱元璋知道,历史上半岛统治者或者寇扰中原边境,或者勾结四夷对抗中原王朝,或者弑君自乱,不可收拾,因此招致隋唐辽元等各朝多达21次的征讨,结果并不太好。朱元璋对高丽(后来称朝鲜)总的感受是失望的,对与其关系的前途也不抱什么积极的想法。这也难怪,明朝立国后就***取了内敛的姿态,不想再像过往的隋唐辽元的君王那样,外向开拓。前朝之人劳师远征的后果是,与朝鲜一起两败俱伤,没有胜家。 历史的经验教训提醒了朱元璋,最好的周边政策就是闭关锁国。我不去你那里,你也不要来我这里。为保证自己所定基本国策不变,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嘱咐子孙后代的帝王,把朝鲜等15国列为不征之国,并纳入朝贡体系,与它们和谐相处。以往教训够多的了,它们都不是好惹的。后世的明朝帝王一旦招惹它们,就有可能重蹈隋炀帝唐太宗在半岛战败的覆辙,陷入战争的泥潭而不可自拔,最终甚至可能导致大明王朝的覆灭。此后二百多年里,明朝各代帝王都遵循祖训,不占领不统治朝鲜,也保证了朝鲜独立的地位

中国朝代都是以农业立国,古人喜好用“息壤”和“乐土”来形容农耕民族的乐园。那里地势平坦,农田广阔,土壤肥沃,有灌溉之利。但是,古代的朝鲜半岛显然不是这样的,半岛的土地甚至不能养活自己的老百姓,因为它缺乏大面积的高效农业区。古代中国主要有黄河、长江和珠江等流域几大农业区,那里为天下生产大量的粮食。汉朝时向西扩展,建立西域都护府,也是看中那里可以屯垦种粮的优势。而朝鲜半岛缺乏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境内超过75%的土地是山地或丘陵,山高石多,山势连绵。纵贯南北的山脉将土地切割成碎片,不适宜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朝鲜半岛的耕地多是在山坡上,其中坡度大于16°的占比竟达40%,而中国则只有28%。坡地上的农田极易遭受夏季集中泛滥的雨水冲击,水土流失严重。半岛土壤以褐土为主,不适宜种植稻谷粟米等粮食作物。在没有玉米和马铃薯的年代,这些土地根本没有什么作物适合种植。这里的耕地在中原人看来,就是鸡肋,不能带来可观的收益。半岛区域虽然是暖温带湿润性气候,但冬季山地奇寒,夏季山洪爆发,农业潜力很小,土地承载能力很低。对此,中国人有共识,那里没有农业开发的价值,因此也没有必要迁民朝鲜。

朝鲜历史上的明朝,朝鲜记载的明朝历史-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某种程度上,对皇帝和朝中大臣来说,朝鲜比明朝的地方行省还要“孝敬”!

从实力来说,明朝灭掉朝鲜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明朝皇帝和朝中大臣来说,朝鲜作为“附属国”可比“加入”明朝行省要好多了。

明朝作为汉人统治的朝廷,特别讲究君臣之礼。地方和朝廷之间肯定要“有礼有节”,地方不能随便的孝敬朝廷官员和皇帝。超规格的贿赂会给双方带来人生污点。

朝鲜历史上的明朝,朝鲜记载的明朝历史-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附属国就不一样了,收他们点钱财、马匹、珍宝,都是情理之中,不会被明朝国内人批评。尤其是,朝鲜等附属国还会定期进贡美女!!!这可是皇帝们都很喜欢的。而明朝下辖的各省官员可不敢给皇帝送美女,会被同僚和后世骂死的。好色,可不是好名声。

但是,明朝的皇帝基本上都收到过朝鲜进贡的美女,而且,皇帝对美女也有点评。例如朱棣,对朝鲜送来的美女不满意,说“都不甚好”。意思很明确,下次送点漂亮的。对于进贡来的美女,大家都很宽容。而且,时人还认为这是“我朝”繁盛强大的表现。

朱棣的贤妃权氏,就是朝鲜人。当时,为了给朱棣选美女,朝鲜让所有13-25岁的女子都要参加甄选。经过两次筛选,才选出让主管此事的明朝官员和朱棣满意的美女。

总之,正是因为好处多,所以,明朝没有直接统治朝鲜。

清朝时,朝鲜给多尔衮选美女的时候,还闹过笑话。当时,朝鲜选了一位美女,自以为绝世佳人。结果,可能由于审美不同。多尔衮见了以后,非常生气:“公主丑,侍女陋,汝国并无半分诚意!”

(文|勇战王聊历史)

朝鲜半岛的***,真正算独立自主的国家只有高句丽时代,其最辉煌的时候,可同中原王朝分庭抗礼。此后,朝鲜半岛历朝历代都属于藩属国。大唐灭掉高句丽之后,王建实现“三韩一统”建立高丽王朝。虽然高丽王朝存活475年,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初,但是高丽王朝始终向大陆国家称臣,换言之,历朝历代的传统就是如此,大明朝也不会改变规律,因改革需要付出代价,毕竟朝鲜半岛居民还需要有人管理。这种体制历朝历代都适用,不仅是朝鲜半岛如此,针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如此,只是南方动不动就闹事,所以必须收复。

朝鲜半岛在古代属于贫困国家(中国才是高度发达国家),朝鲜半岛北面以山地为主,南面以丘陵为主,土地贫瘠,***更贫瘠,仰慕顺从大陆文明,属于人畜无害群体,换言之,既没有值得抢得东西,又没有夺得理由,更没有治的必要,所以历朝历代都任其自由发展。中国历朝历代对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都是以“不来惹事”就好的原则处理,只要顺从中央,管理好自己家的事,不要来抢劫或乞讨,中原王朝就烧高香了。朱元璋本人对此也有过总结,并且告诫子孙不要随便对外发动战争。

中朝边界自渤海、辽、金时期起 ,至元朝初年相对稳定 ,基本稳定在朝鲜咸兴以南的定州、宣德、元兴三关及都连浦一线。元中叶以后 ,元帝国国势衰落。高丽王朝、李氏朝鲜乘机极力向朝鲜半岛东北部扩展领土 ,中朝边界迅速北移,直至明朝初期,中国与朝边境大幅度内缩,朱元璋时,强烈要求以铁岭为界,结果朝鲜仍奉北元为宗主国,直到朱元璋死后,李城桂朝鲜才正式朝贡明朝。明朝与朝鲜的边界主体和今天的无异,只是图们江南岸的建州左卫当时还是明朝的领土。

明初,朱元璋从元朝手中接管东北***后,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 管辖东北南部地区。辽东都司下辖25卫,铁岭卫即其中之一。凡是有一些历史常识的人可能都知道,今天的辽宁省铁岭市,即为明代的铁岭卫治所

历史上明朝跟李氏朝鲜的关系如何?

好到没话说,是穿一条裤子的父子。

太祖赐号,永不加征

洪武23年(1392年),朝鲜权臣李成桂发动兵变,推翻了王氏高丽,独立建国,并拟了“朝鲜”、“和宁”等几个国号,上书大明皇帝朱元璋请求御手裁定。朱元璋感其诚恳,以“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为由下诏书于李成桂,命其以“朝鲜”号之。并在《皇明祖训》中将“朝鲜”列为永不征之夷国,以示照顾。次年,李成桂正式登基,称国主,国号“朝鲜”,为感大明恩德与寻求庇佑,国内不设年号,而从大明年号,终明一世。年年上供,岁岁来朝,从未缺漏。极尽臣子之本分。


抗日援朝,再造国恩。

万历16年(1588年),丰臣[_a***_]统一日本,并制定大陆政策,妄图称霸东亚,上书朝鲜国主命其投降日本、倒戈攻明,遭到朝鲜拒绝。丰臣秀吉大怒,随即,于万历20年(1592年),率领14万大军入侵朝鲜。朝鲜史称“壬辰倭乱”。日军一路喊杀,士气旺盛,朝鲜渐渐不敌,不到一个月,便攻占了平壤,朝鲜灭亡。朝鲜不甘,上书求援于大明。大明由于张居正变法后,国库丰盈,军力强大。随即派宋应昌、李如松等部率援兵4万,火速奔往朝鲜,与日本作战。得到明军援助后,朝鲜士气上来了,纷纷以死护国。

不久,天朝军队重创日本,日本撤军平壤,朝鲜复国,明日二国签订合议,以朝鲜公主入日本和亲告终。谁知日本贼心不死,于万历25年(15***年)又入侵朝鲜,朝鲜又亡国,再次求援。大明于是又派援军4万来助,后期更是倾国之力再续援兵,前后共计7万多人。大破日本,日本惮于大明之威,不敢盲攻。后期丰臣秀吉死,日本群龙无首,便撤军朝鲜。朝鲜之围遂解。大明的两次援朝,对朝鲜来说实在是莫大的恩德,此后,朝鲜对大明更加的忠心了。以至于在后来后金军逼迫降金时,朝鲜国王还感激涕零的念叨着天朝的大恩,涕泪悲泣地说“壬辰之役,唯天朝则不能复国,至今君臣上下,相保而不为鱼者,其谁之力也?今虽不幸而大祸迫至,犹当有陨而无二也。不然,将何以有辞于天下后世也?”。可见,其对于大明的忠诚已经到了***准则的地步。

明亡不止,永续明宗。

崇祯9年(1636年),皇太极想要在盛京称帝建立大清,并派使者知会朝鲜人参与劝进。这就意味着朝鲜要断绝与大明关系,奉后金(大清)为宗主了。朝鲜人多年来深受大明恩德,不肯如此。据《李朝实录》载: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实不愿忘恩负义,弃明投清。

然而而今又受到女真人的欺压与讹诈,一时情绪高涨,拒不接见,并将使者囚禁。皇太极大怒,率领十万大军亲征朝鲜,朝鲜史称“丙子胡乱”。当时,毛文龙袁崇焕已死,登莱巡抚袁可立经营数年的登莱防务也已经土崩瓦解,对金兵南侵已经不起任何作用。金兵骁勇善战,一路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地。所至处,上下惶惶,罔知所为,都城士大夫,扶老携幼,哭声载路。

随后金兵过关斩将,所向披靡,不日便深入朝鲜腹地,逼得朝鲜仁宗大王不得不灰溜溜的逃到南汉山城这个不毛之地,等待各路勤王大军的到来。朝鲜素有“唯望父母邦之来救矣”的念想,深念大明朝的大恩,企求父母之国天兵神降来挽救子国朝鲜于水火。但明朝此时内忧外患交加,已是处于山雨已来,大厦将倾的境地了,还有什么能力来救朝鲜呢?后来终于由于粮食匮乏,难以为继,又加金兵围城,人心涣散,饿殍遍野。仁宗不得不投降于后金,奉大清为宗主,为清兵歌功颂德了。


综上所说,可见朝鲜与大明的关系已经深到可以用父子来形容了。大明是君父之国,朝鲜则是子臣之邦。以至于虽然后来降了清国,却也是貌合神离。故虽然明朝灭亡,但朝鲜民间仍奉崇祯年号,在史书中也多称呼金(清)为“胡”、“虏”。表面上阿谀奉承,心里实则是万万的不愿意称臣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朝鲜历史上的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朝鲜历史上的明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朝鲜 明朝 大明